[实用新型]一种驾驶室管束翻转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3327.3 | 申请日: | 2013-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3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守伟;景振龙;唐锐;田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22 | 分类号: | F16L3/2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驾驶室 管束 翻转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器上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轻型卡车种类的多样化,卡车的配置越来越丰富,对系统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制动系统的要求尤为严格。目前很多车型在驾驶室制动软管与底盘连接时并未采取得当的保护措施,当驾驶室翻转时由于制动软管溃折导致整个制动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驾驶室管束翻转支架。
本实用新型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驾驶室管束翻转支架,包括分别固定于翻转轴两端的副支架和主支架,所述副支架和主支架均折弯形成三个直角,且副支架和主支架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弯边,所述副支架嵌套固定于主支架两弯边之间的凹槽中,所述主支架上设置有四个用于固定金属管接头的圆孔C。
为了满足当后桥选装继动阀时,还包括设置于主支架上的圆孔D。
为了满足串接离合器管束,还包括设置于主支架上的圆孔E。
为了消除误差,上述副支架上设置有圆孔B和长孔A,所述主支架上相应位置分布对应设置有长孔B和圆孔G。
为了方便将支架固定到翻转轴上,上述副支架和主支架的两侧分布设置有若干圆孔A和若干圆孔F。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副支架和主支架上下两边折弯且副支架嵌套安装在主支架内,有效增强了本驾驶室管束翻转支架的整体强度,由于金属管接头安装在主支架上,制动软管连接于金属管接头的两端,因此在翻转驾驶室时副支架和主支架会随同驾驶室一起翻转,金属管接头保持相对位置不变,从而有效避免了软管弯折损坏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副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翻转轴 2.副支架 2.1圆孔A 2.2 圆孔B 2.3长孔A 3.主支架 3.1 圆孔C 3.2 圆孔D 3.3 圆孔E 3.4圆孔F 3.5 圆孔 G 3.6长孔B 4.金属管接头 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驾驶室管束翻转支架,包括分别固定于翻转轴1两端的副支架2和主支架3,所述副支架2和主支架3均折弯形成三个直角,且副支架2和主支架3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弯边,所述副支架2嵌套固定于主支架3两弯边之间的凹槽中,所述主支架3上设置有四个用于固定金属管接头4的圆孔C 3.1。副支架2和主支架3上下两边折弯且副支架2嵌套安装在主支架3内,有效增强了本驾驶室管束翻转支架的整体强度,由于金属管接头4安装在主支架3上,制动软管连接于金属管接头4的两端,因此在翻转驾驶室时副支架2和主支架3会随同驾驶室一起翻转,金属管接头4保持相对位置不变,从而有效避免了软管弯折损坏的现象发生。
还包括设置于主支架3上的圆孔D 3.2,当生产的汽车的后桥选装继动阀时,连接制动阀的管束可以通过圆孔D 3.2穿接,从而可以保证其不会因为驾驶室翻转而产生弯折损坏。
还包括设置于主支架3上的圆孔E 3.3,离合器管束可以通过圆孔E 3.3穿接,从而可以保证其不会因为驾驶室翻转而产生弯折损坏。
上述副支架2上设置有圆孔B 2.2和长孔A 2.3,所述主支架3上相应位置分布对应设置有长孔B 3.6和圆孔G 3.5。嵌套与主支架3中的副支架2上的圆孔B 2.2与主支架上的长孔B 3.6对应并通过螺栓紧固固定,其长孔A 2.3与主支架上的圆孔G 3.5对应并通过螺栓紧固固定,因此主支架3和副支架2可以通过长孔和圆孔的配合来条件安装误差,方便装配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提高装配效率。
上述副支架2和主支架3的两侧分布设置有若干圆孔A 2.1和若干圆孔F 3.4。螺栓5可以方便穿过圆孔A 2.1和圆孔F 3.4后旋合固定,实现将副支架2和主支架3固定到翻转轴1上,方便安装拆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33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