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渗吸实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13060.8 | 申请日: | 2013-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7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 发明(设计)人: | 唐海;吕栋梁;钟家峻;隋淑玲;陈燕虎;陈一建;戚涛;雷鹏;张媛;蒋鏖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5/00 | 分类号: | G01N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渗吸实验装置,具体讲的是一种测定不同条件下渗吸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渗吸采油作为裂缝性油藏的重要二次采油机理,是开采裂缝性油藏的有效方法,所以开展渗吸驱油实验就显得十分有意义。渗吸过程是指润湿相在毛细管力的作用下,进入多孔介质将非润湿相驱替出来的物理化学过程。
目前的渗吸实验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将饱和了油的岩心直接放入水中,待渗吸作用产生将油驱替出来,然后通过有刻度的玻璃管收集和计量被驱替油的体积,从而计算驱油效率。该实验存在很大的误差,发生渗吸后,有部分油附着于岩心表面,这样玻璃管收集的原油体积很不准确,使得计算结果产生误差,不能精确的计算出渗吸驱油效率。二、和本装置相似的实验装置,采用称重法,但只能实现一种实验,即实验岩心完全浸泡在水中的自然渗吸实验,不能很好的模拟裂缝油藏注水生产时的地层渗吸环境。本实验装置克服了上述两个难点,精密电子天平和数据采集系统代替了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使得数据测量更加精确,采用微流量泵与精密液位传感器相结合,模拟测试不同水淹速率下渗吸驱油效率,利用该装置更能够真实反应裂缝油藏地层的渗吸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尽可能的模拟地层渗吸条件,为裂缝性油藏注水开发的自然渗吸提供实验基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该渗吸实验装置包括仪器柜、岩心室、岩心固架、精密电子天平、温度控制系统、储油恒温杯、储水恒温杯、微流量泵、精密液位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实验用岩心通过岩心固架连接于精密电子天平托盘上,精密电子天平和数据采集系统相连,岩心、岩心固架和精密液位传感器处于岩心室内,岩心室、储油恒温杯或储水恒温杯放置于带有温度控制系统的仪器柜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微流量泵一端连接储油恒温杯或储水恒温杯,一端连接岩心室,实验渗吸用液通过微流量泵泵入岩心室,通过调节微流量泵流量的大小控制岩心水淹速率,完成不同水淹速率下的渗吸实验。
该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装置采用电脑全自动识别和记录实验数据,根据相关计算公式自动计算出驱油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记录的准确性。实验过程可以通过仪器柜透明观察窗随时察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渗吸实验装置较之前的渗吸仪器和实验装置有所改进和创新,下面就结合实验附图详细介绍实验如何实施(以亲水岩心渗吸驱油为例):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示意图,该实验装置是由仪器柜5、岩心室3、岩心固架9、精密电子天平8、温度控制系统6、储油恒温杯1、储水恒温杯1、微流量泵2、精密液位传感器4和数据采集系统10组成;其特征在于实验用岩心7通过岩心固架9连接于精密电子天平8托盘上,精密电子天平8和数据采集系统10相连,岩心7、岩心固架9和精密液位传感器4处于岩心室3内,岩心室3、储油恒温杯1或储水恒温杯1放置于带有温度控制系统6的仪器柜5中。将饱和了油的岩心7安装在岩心固架9上,实验渗吸用液通过微流量泵2泵入岩心室3,水和岩心接触发生渗吸,质量的变化通过精密电子天平8上的读数反应出来,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10上。还可以通过调节微流量泵2流量的大小控制岩心7水淹速率,完成不同水淹速率下的渗吸实验。
本渗吸实验装置在进行实验时,主要包括如下步骤(以亲水岩心渗吸驱油为例):
(1)准备工作:实验用岩心饱和油,渗吸用水的配制,质量计量系统的调节等。
(2)将饱和了油的岩心安装在岩心固架上。
(3)打开温度控制系统将渗吸实验用水加热到指定温度,并保持这个温度进行实验。
(4)打开微流量泵向岩心室内泵入渗吸用水,将岩心室的液面调节到指定位置(或液面的不同上升速度)进行渗吸实验。
(5)进行不同条件的渗吸驱油实验,计算渗吸驱油效率,得到不同条件渗吸驱油效率规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30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