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段式侧气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2946.0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6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初永平;王桃英;光玲玲;周大永;刘卫国;吴成明;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32 | 分类号: | B60R21/23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段式 侧气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气囊,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侧面帘式气囊的分段式结构及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侧面帘式气囊在发生侧面碰撞或车辆翻滚时会有效的降低乘员伤害。现有车型上的侧气帘都是一体式,碰撞发生时侧气帘将顶棚内饰撕裂后弹出,有效的保护前后排的乘员,但若车上后排座位上没有乘员,则整体式气帘造成浪费。而且若是较大型的MPV、SUV等车型则需要设计很长的侧气帘,实施难度较高。
公开日为2012年09月12日、公开号为CN202429164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侧面安全气囊,包括由两片气袋主片缝合而成的气袋,在气袋内设有气袋垫片,气袋垫片为两片且均由一块布片裁剪而成,每片气袋垫片是由衬片部分、连接部分和内拉带部分构成,每片气袋垫片的衬片部分位于气袋内安装气体发生器的位置一侧,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提高了气囊抗高温高压的能力,确保为乘员提供有效保护。但是该技术方案的不足之处是,在车辆发生碰撞需要引爆侧面气囊时,依然不论后座位是否有乘员都进行整体引爆而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引爆整体式侧面帘式气囊造成浪费以及较大型车上侧面帘式气囊实施难度较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分段式侧气帘系统,可依据乘员有选择的引爆侧面帘式气囊,提高了侧面帘式气囊的利用率,也解决了长大侧面帘式气囊实施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分段式侧气帘系统,包括安全气囊系统,安全气囊系统主要包括碰撞传感器、安全气囊控制器、前端安全气囊和侧面帘式气囊,侧面帘式气囊主要由多个独立帘式气囊构成,多个独立帘式气囊分别连接安全气囊控制器,安全气囊控制器还连接有乘员传感器。
该技术方案将侧面帘式气囊采用分段式设计,使侧面的帘式气囊由多个独立的帘式气囊连接构成,每个独立的帘式气囊能够单独引爆。在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控制器通过乘客传感器检测乘员状态,比如除前排座位外其他座位上无乘员,则只将前端安全气囊和前排座位对应的帘式气囊引爆,只有在其他座位上有乘员时,才同时将侧面帘式气囊都引爆。因此,不但有效地利用了侧气帘的保护效果,也可节约成本,提高气帘的利用率。这种分段式侧气帘由于每段都能够独立引爆(充气)控制,便于组合和安装,更适用于长大侧面气囊的设计和实施,尤其对于大型的MPV、SUV车型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独立帘式气囊安装在顶棚内饰中,并与座椅横排两侧对应。将侧面帘式气囊分段后,每排座位都相应的对应着侧面的独立帘式气囊,在碰撞发生时只要该座位横排上有乘员就引爆对应的独立帘式气囊。
作为优选,乘员传感器安装在车内侧面与座椅横排相对应。乘员传感器安装在车内的左侧或右侧,每个乘员传感器检测一个座椅横排,这样可以节省传感器数量简化系统结构,更可以减少安全气囊控制器的检测判断时间。
作为优选,乘员传感器是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头,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头的探测方向朝向所对应的座椅横排。采用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头(PIR)根据人的体温一般在37度、会发出特定波长10UM左右的红外线的特点来检测乘员有无,不但检测准确更可剔除乘员以外的一般物体。
作为优选,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头安装有菲涅尔透镜。以提高探测接收灵敏度。
作为优选,菲涅尔透镜是光束式菲涅尔透镜。该种透镜水平角很小比如BS-05型菲涅尔透镜的水平角仅5度,可形成一束细长的探测区.避免不同座位横排上人员的相互干扰,增加检测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由多个独立帘式气囊构成的分段式侧气帘系统,根据乘员有无状态确定是否引爆,不但有效地利用了侧气帘的保护效果,也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气帘的利用率,又解决了长大侧面帘式气囊实施难的问题,尤其对于较大型的MPV、SUV车型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控制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段式侧气帘示意图。
图中:1是安全气囊控制器,2是碰撞传感器,3是前端安全气囊,4是侧面帘式气囊,41是前排独立帘式气囊,42是中排独立帘式气囊,43是后排独立帘式气囊,5是乘员传感器,51是中排乘员传感器,52是后排乘员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29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