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背光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2235.3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2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严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新东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F21V17/00;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李志强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背光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背光源。
背景技术
LED背光源是指用LED来作为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源,与传统的CCFL(冷阴极管)背光源相比,LED具有低功耗、低发热量、亮度高、寿命长等特点。随着市场产品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及LED技术本身的快速发展,目前LED用于背光源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小尺寸到中尺寸乃至大尺寸。LED背光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使用温度广、耐电压、耐冲击,尽管具备很多优势,LED背光源的研发仍有许多困难必须克服。如何能使得中大尺寸的LED背光源在超薄的同时保持高亮是目前的一个主要技术难题,这其中涉及了LED背光源产品的漏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LED背光源,以提高产品的发光效率,解决产品的漏光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LED背光源,包括从背面至正面依次组合的下保护外框、半成品组件、下扩散片、增光片及上扩散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成品组件包括一导光板、一反射片,导光板侧面设置有LED发光组件,所述反射片的四侧边沿采用骑缝线方式进行折边,形成对导光板的背面及侧面的包裹,并将LED发光组件以侧发光的方式封装于导光板的边缘处。
所述上扩散片的上方还设有一胶框,该胶框采用黑色塑胶材料。
所述反射片厚度为0.1-0.5毫米,且四侧边沿采用间距为1-5毫米的骑缝线折边。
所述下保护外框为金属制外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靠;LED背光源的导光板、发光组件和反射片组成一整体,提高了产品的发光效率,而且提高组装效率;采用黑色塑胶作为胶框材料成型,使产品具有更好的遮光效果,彻底解决产品的漏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LED背光源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半成品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下保护外框,2-半成品组件,3-下扩散片,4-增光片,5-上扩散片,6-导光板,7-反射片,8-LED发光组件,9-胶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指出,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1、2所示,一种LED背光源,包括从背面至正面依次组合的下保护外框1、半成品组件2、下扩散片3、增光片4及上扩散片5,所述半成品组件2包括一导光板6、一反射片7,导光板6侧面设置有LED发光组件8,所述反射片7的四侧边沿采用骑缝线方式进行折边,形成对导光板6的背面及侧面的包围,并将LED发光组件8以侧发光的方式封装于导光板6的边缘处。
所述上扩散片5的上方还设有一胶框9,该胶框9采用黑色塑胶材料,使产品具有更好的遮光效果,彻底解决产品的漏光问题。
所述反射片7厚度为0.1-0.5毫米,该反射片7四侧边沿采用间距为1-5毫米的骑缝线折边。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反射片7采用材质为UX100,厚度为0.1毫米的材料,四侧边沿设置间距为3毫米的骑缝线进行折边,从而将导光板6和LED发光组件8包于其中,形成半成品组件2。
所述下保护外框1为金属制外框,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下保护外框1为铁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新东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新东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22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用LED尾灯
- 下一篇:化学物类的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