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1181.9 | 申请日: | 201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1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神取孝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Q1/00 | 分类号: | B23Q1/00;B23Q1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马淑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床,该机床具有将对主轴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部的电池能装拆地收容的电源外壳。
背景技术
机床具有对工件进行各种加工的主轴、使主轴在X方向、Y方向、Z方向上移动的X方向驱动马达、Y方向驱动马达、Z方向驱动马达、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配置于机床主体的背后(日本专利公开特许2011-215793号)。控制装置具有对各驱动马达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控制朝各驱动马达的供电的放大器、壳体。以下,将收容于壳体的控制基板和放大器等设备称为收容设备。
对X方向驱动马达配置检测X方向驱动马达的旋转的X方向编码器。控制基板基于X方向编码器的检测结果求出主轴的X方向上的位置。对Y方向驱动马达、Z方向驱动马达配置Y方向编码器、Z方向编码器。
在断开机床的主电源后,操作者手动使主轴沿X方向移动时,随着主轴的移动,X方向驱动马达旋转。X方向编码器对X方向驱动马达的旋转进行检测,并求出主轴的X方向上的位置。同样地,求出主电源断开后的主轴的Y方向和Z方向上的位置。因此,在主电源断开后,从电池对X方向编码器、Y方向编码器、Z方向编码器供给电力。
使用干电池等作为电池。能装拆地收容干电池的电源外壳收容于控制装置的壳体。壳体在一个面上具有开口,开口利用门进行开闭。操作者为了更换干电池而打开壳体的门。
若操作者打开壳体的门而不小心接触到收容设备,则会引起故障或事故,因此,只有专业操作者才能打开门。由于一般操作者无法更换干电池,因此,当专业操作者不在时存在无法更换电池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相对于电源外壳安全地装拆电池的机床。
技术方案1的机床具有:对工具进行保持的主轴;控制该主轴的移动的控制部;从电源供电来检测上述主轴的位置的位置检测部;在上述电源的供电停止时对上述位置检测部供电的电池;能装拆地收容该电池的电源外壳;支撑该电源外壳的支撑部;以及收容上述控制部、电源外壳、支撑部的壳体,上述壳体具有:在一个面上形成的第一开口;使该第一开口开闭的门;在与上述一个面相邻的另一个面上形成的第二开口;以及使该第二开口开闭的盖,当上述门打开时,能观察到上述控制部,当上述盖打开时,能观察到上述电源外壳,且该电源外壳和上述支撑部将上述第二开口关闭。
在技术方案2的机床中,上述支撑部具有:支撑板,该支撑板具有对上述电源外壳进行支撑的支撑孔;以及板支撑部,该板支撑部设于上述另一个面的内侧,将上述支撑板支撑成与上述另一个面相对,在上述电源外壳上,沿着上述另一个面的方向设有板状的突起片,上述电源外壳插入上述支撑孔,以使上述突起片位于上述支撑板与上述另一个面之间。
在技术方案3的机床中,当打开上述盖时,上述电源外壳和支撑部从上述第二开口移动到上述壳体外,当关闭上述盖时,上述电源外壳和支撑部从上述第二开口朝上述壳体内移动。
技术方案4的机床具有电源外壳收容体,该电源外壳收容体呈长方体状,在顶面具有开口,相对的两侧面朝向底面侧倾斜,并将一方的侧面固接于上述盖,上述电源外壳穿过上述开口支撑于上述电源外壳收容体的内部。
在技术方案5的机床中,上述另一个面在上述第二开口的上边部的上侧具有卡合凹部,上述盖在其上边部具有卡合凸部,上述盖通过铰链与上述第二开口的下边部结合,当关闭上述盖时,上述卡合凸部与上述卡合凹部卡合。
技术方案6的机床包括多个上述位置检测部,上述壳体在上述另一个面的内侧设有将上述电池的电力朝多个上述位置检测部分配的分配部。
技术方案1的机床的壳体具有使第一开口开闭的门、使第二开口开闭的盖。门配置在一个面上,盖配置在与一个面相邻的另一个面(相邻面)上。壳体对控制部、电源外壳、支撑部进行收容。电源外壳能装拆地收容有电池。支撑部对电源外壳进行支撑。当门打开时,能观察到控制部。操作者在打开门后进行控制部的操作或维修管理。当盖打开时,能观察到电源外壳。一般操作者在打开盖之后,能相对于电源外壳进行电池的装拆。即便盖打开,第二开口也被电源外壳和支撑部关闭,因此,不会观察到控制部,能防止操作者误碰到控制部。
技术方案2的支撑部具有支撑板和板支撑部。板支撑部设于相邻面的内侧。支撑板配置于板支撑部的前端部。支撑板与相邻面相对,在支撑板与相邻面之间会产生与板支撑部的突出量相应的空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兄弟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兄弟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11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