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绳索扣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0955.6 | 申请日: | 201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1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徐仁龙;施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B11/00 | 分类号: | A44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绳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绳索扣具,尤指织带的透孔处为一体成型有扣具本体可省去车缝,并将织带包覆于穿置部上后再车缝于鞋体上,便可由穿置部阻隔绳索与织带之间相互磨擦所造成刮损的情况,以提升整体使用寿命。
背景技术
现今扣具的使用非常普遍,且不同型式的扣具则有不同的扣合方式,并可同时分别应用于鞋子、袋子或衣物上使用,而扣具通常是利用绳索穿设于其内,并将绳索二端的头部穿出,即可利用一扣具为由绳索一端的头部外径套入,使扣具沿绳索外径表面移动,用以方便调整鞋子、袋子或衣物的开口大小使用。
然而现有扣具(如鞋带扣、鞋带片或绳眼扣等)通过本体底部所形成呈平整状的车缝片利用车缝方式结合于鞋体的织带表面上,再穿过鞋带、鞋绳使用,此种现有扣具的车缝片一般厚度较薄才能方便进行车缝的作业,使得鞋带、鞋绳穿过于本体内部的穿孔中后很容易与织带之间因相互磨擦所造成刮损的情况,而降低使用上的耐久性,且不利于使用者拉动于鞋带、鞋绳滑动位移行程较为费力,并影响整体操作时的稳定性与顺畅度,而有待从事于此行业者重新设计来加以有效解决。
发明内容
故,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现有绳带扣使用的问题与缺失,搜集相关数据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虑,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绳索扣具。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织带表面上的透孔处为成型有扣具本体,且扣具本体上位于织带一侧表面处形成有穿出于透孔外部的定位部,而扣具本体上位于织带的另侧表面处则形成有可供绳索穿设的穿置部,且穿置部相邻于定位部处为形成有结合于透孔处的颈缩部,
一种绳索扣具,包括有织带及扣具本体,该织带表面上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呈间隔排列状的透孔,并于透孔处成型有扣具本体;该扣具本体上位于织带一侧表面处形成有穿出于透孔外部的定位部,而扣具本体上位于织带另侧表面处则形成有供预设绳索穿设的穿置部,且穿置部相邻于定位部处形成有结合于透孔处的颈缩部。
该织带的透孔呈一椭圆形、矩形或多边形。
该织带为棉织带、聚丙烯织带或尼龙织带。
该扣具本体的穿置部内部横向形成有呈贯通状的信道,并于信道二侧开口处朝外形成有导弧面。
该扣具本体的通道与织带形成一垂直角度。
该织带一端处反折包覆于扣具本体的穿置部上,并沿着穿置部叠合于织带的另端处车缝于预设鞋体上结合成为一体。
此种扣具本体直接一体成型在织带上可有效节省车缝方式耗费的工时与成本,也可进一步将织带一端处为反折包覆于穿置部上,并叠合于织带的另端处后车缝于鞋体上结合成为一体,便可利用绳索调整鞋体的松紧度,同时由穿置部的厚度阻隔绳索与织带之间因相互磨擦所造成刮损的情况,以提升整体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埋入射出成型前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埋入射出成型后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使用前的立体外观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使用后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织带;11-透孔;12-车缝线;2-扣具本体;21-定位部;222-导弧面;22-穿置部;23-颈缩部;221-通道;3-成型模具;31-第一模仁;321-模穴;311-模穴;322-咬合部;312-咬合部;323-凸部;313-凹部;33-滑块;32-第二模仁;4-绳索;5-鞋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2、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及前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为包括有织带1及扣具本体2,其中:
该织带1表面上为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呈间隔排列状的透孔11。
该扣具本体2于织带1上利用塑料以埋入射出方式(Insert Molding)为一体成型有本体,并于本体底部形成有穿出透孔11外部且位于织带1一侧表面处的定位部21,而本体顶部则形成有位于织带1另侧表面处的穿置部22,其穿置部22内部横向形成有呈贯通状的信道221,且信道221与织带1为形成一垂直角度,并于通道221二侧开口处朝外形成有导弧面222,另穿置部22相邻于定位部21处为形成有宽度较小且结合于透孔11处的颈缩部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09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