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维流线凹形方底颈曲式枕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0938.2 | 申请日: | 201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8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丁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卫华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流线 凹形 方底颈 曲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体,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保健的三维流线凹形方底颈曲式枕。
枕头是一种生活必需品,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危及健康,太硬、太软、太高、太低的枕头都让人感到不适。与枕头直接接触的是人体的颈椎,而颈椎与人体的肩背和腰部肌肉、韧带、椎间盘等都密切相关,合适的枕头对人体健康极为重要。颈椎有个前凸的弧度,成为生理性前凸,人保持这种自然生理弧度最为舒服,睡觉时也应保持颈椎正常的生理性前凸,才符合颈椎的生理要求,枕头的作用是睡觉时垫在头颈部下面,使颈椎在人睡觉时也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弧度,并使颈部皮肤、肌肉、韧带、椎间盘、椎间关节以及穿过颈部的气管、食道、神经等组织器官在睡觉时与整个人体一起放松与休息。枕头不仅要能够有力承托颈部前凸,还要能够很好地容纳头颅枕部(仰卧时为后脑勺)的后凸,因为头颅枕部是向后凸出的,只有如此,颈部各组织器官才会处于一个放松休息的状态。不适合的枕头,不正确的睡眠姿势,可能会引起颈部韧带、肌肉张力过大而加速椎间关节退变及导致功能紊乱。
枕头的高低也有严格的规定,医学临床上有很多落枕病人就是因为睡了太高的枕头的缘故,如果睡的枕头太高,就会改变颈椎正常的生理弯曲,促使肌肉出现疲劳性损伤及韧带牵拉劳损,产生痉挛、炎症等,并出现颈肩酸痛、手麻、头昏等症状。临床上,高枕是导致落枕、颈椎病的常见原因之一。低枕使供血不均衡,容易造成鼻粘膜充血肿胀,而鼻粘膜很敏感,一旦肿胀便会影响呼吸。而不垫枕头,人仰卧时过分后仰,易张口呼吸,进而口干、舌燥、咽喉疼痛、打呼噜。如果侧卧不垫枕头,一侧的颈部肌肉也会由于过分受到牵拉,疲劳而导致痉挛,出现落枕。醒来之后颈部和肩部出现酸痛现象,那很可能是枕头太低或是不用枕头造成的。枕头的软硬也要适度,过硬的枕头,与头的接触面积小,压强增大,头皮不舒服。过软的枕头则失去了支撑的力度,难以保持一定的高度,颈肌易疲劳,不利于睡眠,并且头陷于其间,影响血液循环。
因此,设计一种符合人体生理曲度,具有保健功能的枕头是一个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维流线凹形方底颈曲式枕,其能够使人们在仰卧时保持颈椎生理曲度,侧卧睡时保持颈椎平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维流线凹形方底颈曲式枕,所述枕体的底部为长方体形,所述枕体的枕面呈凹形,枕面中部向下凹形成仰卧支撑面,向下凹的枕面中部为圆柱形,枕面两侧为平面形成侧卧支撑面。
优选地,枕体长度为48cm‑52cm。
优选地,枕面两侧的宽度为10‑13cm,枕面两侧的长度相同且均为15‑18cm,枕面两侧的高度为9‑12cm。
优选地,枕面两侧的宽度为10‑13cm,枕面两侧的长度相同且均为15‑18cm,枕面两侧的高度为9‑12cm。
优选地,向下凹的枕面中部的高度为6‑9cm,向下凹的枕面中部的宽度为6‑9cm,向下凹的枕面中部的长度为16‑22cm。
优选地,所述枕体内的填充物为中药药材,如决明子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枕体的底部为长方体形,能使枕头使用时稳定,不会发生移动和变形。
2、枕面中部向下凹形成仰卧支撑面,向下凹的枕面中部为圆柱形,仰卧睡时人的颈椎生理曲度刚好环绕圆柱样弧线,睡在颈的弧形部,主要的支撑点也在颈的弧形部,而次要的支撑点在弧形后面中部隆起处,承担枕骨粗隆部的支撑,使人的颈椎获得坚实的支撑和极大的放松,同时矫正颈椎变形,缓解颈椎紧张状态。
3、枕面两侧为平面形成侧卧支撑面,其与侧卧之肩同一高度,防止侧卧时颈椎侧弯变形。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之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详细的阐述。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至图3,提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种三维流线凹形方底颈曲式枕,所述枕体的底部1为长方体形,所述枕体的枕面呈凹形,枕面中部2向下凹形成仰卧支撑面,向下凹的枕面中部2为圆柱形,枕面两侧3为平面形成侧卧支撑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卫华,未经丁卫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09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急冷塔装置
- 下一篇:螺母收口槽深度尺寸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