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块化柱塞式电磁水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0804.0 | 申请日: | 201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7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邹爱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爱贞 |
主分类号: | F04B17/04 | 分类号: | F04B1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2000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柱塞 电磁 水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水泵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便于安装,并且节省产品空间的模块化柱塞式电磁水泵。
背景技术:
目前,电磁水泵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微型柱塞式水泵以其结构小巧精密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应用于咖啡机、蒸气发生装置等产品中。目前柱塞式水泵是利用交变电流制造交变磁场,从而驱动具有磁性的活动柱塞在泵体内做往复运动以达到抽水的目的。
目前的电磁水泵其流量随工作时间延长,和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流量也会发生变化。泵的流量无法保持稳定,容易出现变化。具体原因如下:
1、电磁柱塞泵泵体工作温度的升高,各运动部件之间的间隙、摩擦力等均会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水泵的动力、阻力发生了变化,也就是整体的流量会有变化。
2、电磁柱塞泵本身因素外,外部环境如出水口所受的背压,及所处的环境温度,同样会影响电磁柱塞泵的阻力和动力发生变化,造成流量变化。
目前,针对第一现象,水泵本身特性造成流量不稳定形成了一个反馈电路,通过对泵的本身反馈信号,例如泵体的温度、电磁柱塞的输入电流或电压的变化检测,再通过控制板进行调整水泵的输入电参数如频率,使流量稳定。但如果忽略第二现象变化,则电磁柱塞泵的流量还是不能稳定。综合上述,要使水泵流量稳定,除了对第一现象变化形成一个反馈电路外还需向外扩大对第二现象变化形成反馈电路,才能电磁柱塞泵流量稳定真正起作用。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人曾提出过一种一体化柱塞式电磁水泵,其是在电磁水泵的电磁线圈组件与外部电源之间连接有一个一体化的控制模块,通过该控制模块实现对水泵输入电源的频率、电流等参数调节,从而控制水泵的稳定泵水。
上述技术问题虽然在电路方面改善了电磁水泵,但是其在产品结构方面仍采用的是传统的导线连接方式,这样不仅组装麻烦,并且导致产品具有占据一定的空间,令真个产品显得较为杂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装配、并可节约产品空间的模块化柱塞式电磁水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模块化柱塞式电磁水泵包括:泵体、固定在泵体上的电磁线圈组件、装设于电磁线圈组件外的固定支架,所述的电磁线圈组件与外部电源之间连接有一控制模块;所述的电磁线圈组件的线圈端子由固定支架上引出;所述的控制模块上形成有与该线圈端子匹配的插槽,通过线圈端子与插槽的配合实现电磁线圈组件与控制模块之间的电性连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控制模块上设置有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的接线端子。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固定支架上形成有一支撑板,所述的线圈端子自该支撑板的上端引出;于支撑板上沿线圈端子伸出方向设置有固定柱。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控制模块形成有与支撑板配合的阶梯面,所述的插槽开设于该阶梯面处。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控制模块上对应所述固定柱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孔,一螺钉穿过固定孔与固定柱螺纹连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控制模块下端面具有与固定支架造型匹配的凹弧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接线端子由控制模块的上端面或者后端面引出。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控制模块上设置有对其内部电路进行调节的调节旋钮。
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模块内设置有集成电路,其将变频电路、返馈电路等电子板制作成控制模块,将该控制模块与柱塞式电磁水泵相接。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的产品其具有如下优点:
1、控制模块作为一个独立部件与电磁水泵连接,不改变电磁水泵本身的功能和构造。
2、控制模块可通过增加水泵输入电源频率或电流等参数的对水泵的泵水量进行调节。
3、控制模块通过插槽直接与电磁水泵中的线圈端子相配,方便快速的与电磁水泵的连接,不仅装配简单,并且采用模块化设计后可以节省整个产品的空间及电子线材的高成本。
4、控制模块自身具有有与电源连接的接线端子,方便快速与外部电源相接,装配方便快捷。
与传统采用电路板的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无需使用电线等元件,并且模块化设计可以节约空间,令产品在测试、包装、运输等方面都大大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及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控制模块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爱贞,未经邹爱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08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