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滑垫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0003.4 | 申请日: | 2013-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9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世平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27/02 | 分类号: | A47G27/02;B32B25/18;B32B25/10;B32B25/08;B32B27/12;B32B27/3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从友 |
地址: | 31110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滑 垫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垫子。
背景技术
垫子是很多场合都会使用的一种生活用品,比如浴室或者房间门口处的垫子、沙发或椅子上的坐垫、运动用的瑜伽垫等等。这些垫子使用的场合不太一样,要求也有些不同,比如浴室或者房间门口处的垫子,它要求能够在地面上防滑,同时还要吸水性好,以便能够吸收不可避免由浴室中带出的水,或者其他原因带来的其他液体物质;又如,沙发或椅子上的坐垫、运动用的瑜伽垫,因为它们会跟人体直接接触,所以要求必须舒适,且不能过于滑动,否则会造成运动等不方便,同时如果天气太热的话,还能够吸收人体流出的汗液等。当然,上述要求能够吸水的垫子,自然也希望它们能够很快的变干。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020608994.2申请日:2010-11-16)公开了一种缓冲防滑吸水垫,包括:吸水层、缓冲层、防滑层以及胶粘剂层,所述吸水层为编织织物材料,所述缓冲层由记忆泡沫材料制成,所述吸水层通过所述胶粘剂层粘合到所述缓冲层一侧,所述缓冲层另一侧粘合防滑层。该专利中防滑层一般采用聚氨酯材料或丁苯橡胶制成,而如果是采用丁苯橡胶发泡材料,由于丁苯橡胶发泡材料本身具有缓冲作用,这里再增设缓冲层显然就显得必要性不强了,反而增加了生产和原原料的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滑缓冲吸收垫子,该垫子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又不会降低使用的舒适度。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滑垫子,该垫子由上至下由表面起绒纺织织物层和丁苯橡胶发泡材料粘结构成,所述的表面起绒纺织织物层的厚度为2~40mm,丁苯橡胶发泡材料的厚度为1~20mm。
作为进一步改进,丁苯橡胶发泡材料的上方粘结设有聚酯加强网布层,聚酯加强网布层与所述的表面起绒纺织织物层之间设有粘结剂相互粘合。当然聚酯加强网布层并非是必要的,采用表面起绒纺织织物层本身也具有加强作用。
作为优选,上述的聚酯加强网布层采用针织涤纶布。
作为优选,上述的聚酯加强网布层的厚度为0.1~1mm。
作为优选,上述的聚酯加强网布层通过热压或粘结剂粘结在丁苯橡胶发泡材料的上方。
作为优选,上述的表面起绒纺织织物层的材料采用涤纶、棉、腈纶或锦纶。
作为优选,上述的表面起绒纺织织物层的材料为超细纤维。
作为优选,上述的丁苯橡胶发泡材料的表面设有花纹。
作为优选,上述的垫子的四边采用布料包边。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采用丁苯橡胶发泡材料作为防滑层,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又不会降低使用的舒适度。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舒适、缓冲、防滑,吸收性好,易干燥等特点,适用于家庭、宾馆、洗浴场所、健身场所以及汽车等等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防滑垫子,该垫子由上至下由表面起绒纺织织物层1和丁苯橡胶发泡材料2粘结构成,所述的表面起绒纺织织物层1的厚度为6mm,丁苯橡胶发泡材料2的厚度为8mm。上述的表面起绒纺织织物层1的材料采用涤纶、棉、腈纶或锦纶,采用合成纤维时可以为超细纤维。所述的丁苯橡胶发泡材料2的表面设有压花花纹,垫子的四边采用布料3包边。
实施例2
当然为了进一步加强丁苯橡胶发泡材料2,如图2所示,可以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丁苯橡胶发泡材料2的上方粘结设有聚酯加强网布层4,聚酯加强网布层4与所述的表面起绒纺织织物层1之间设有粘结剂相互粘合。聚酯加强网布层4采用针织涤纶布,聚酯加强网布层4通过热压或粘结剂粘结在丁苯橡胶发泡材料2的上方,聚酯加强网布层4的厚度为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世平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世平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00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