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流电源连接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9763.3 | 申请日: | 2013-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1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风;范耀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34 | 分类号: | H02J7/34;H02J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周成;肖祎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电源 连接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电源的保障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直流电源连接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直流电源装置的主要用途就是供给高压断路器、继电保护、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操作电源或控制电源,其性能和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电网的稳定和设备的安全运行,采用直流电源供电的负荷一般都是重要负荷,既不允许停电,旦又对电能质量有较高的要求。
现有的直流电源装置,当电网解列或交流输入电源发生失电时,或当充电器故障输出中断时,由蓄电池组不间断地向负载供电,但蓄电池组是不可能长时间放电,一旦蓄电池组的电能放尽,必将影响负载供电。
因此,该类装置的缺陷是不能实现直流电源装置的故障抢修、定期检修、功能试验或蓄电池需要进行活化试验的要求,一旦直流电源装置发生异常或故障时,只有停电进行处理,不能满足重要用户不间断用电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流电源连接控制装置,能够确保直流电源装置的不间断供电,提升了设备运行维护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直流电源连接控制装置,连接于两个直流电源装置之间,包括直流母联开关、隔离用反向并联二极管组、并列运转信号指示灯,直流母联开关连接在第一直流电源装置和第二直流电源装置的直流母线之间,隔离用反向并联二极管组连接设于直流母联开关与第二直流电源装置之间,直流母联开关还自带一辅助常开触点,辅助常开触点与并列运转信号指示灯串联在直流母联开关与隔离用反向并联二极管组之间。
所述的直流母联开关的第一静触点通过电缆连接到第一直流电源装置的直流母线输出端正极,直流母联开关的第一动触点通过电缆连接到反向并联二极管组的输入端,反向并联二极管组的输出端通过电缆连接到第二直流电源装置的直流母线输出端正极;第二直流电源装置的直流母线输出端负极通过电缆连接到直流母联开关的第二动触点,直流母联开关的第二静触点通过电缆连接到第一直流电源装置的直流母线输出端负极。
所述的辅助常开触点的动触点通过导线连接到直流母联开关的第一动触点,辅助常开触点的静触点通过导线连接到并列运转信号指示灯的正极,并列运转信号指示灯的负极通过导线连接到直流母联开关的第二动触点。
所述的反向并联二极管组由一对二极管反向并联构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源连接控制装置连接于两个直流电源装置之间,包括直流母联开关、隔离用反向并联二极管组、并列运转信号指示灯,直流母联开关连接在第一直流电源装置和第二直流电源装置的直流母线之间,隔离用反向并联二极管组连接设于直流母联开关与第二直流电源装置之间,直流母联开关还自带一辅助常开触点,辅助常开触点与并列运转信号指示灯串联在直流母联开关与隔离用反向并联二极管组之间。由于采用外部连接的方式,确保了向负载不间断供电,从而实现了任何一台直流电源装置的故障解列处理、定期检修、功能试验或蓄电池的活化试验,而不影响该台直流电源装置向负载不间断供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源连接控制装置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源连接控制装置,连接于两个直流电源装置之间,主要包括直流母联开关QF5、隔离用反向并联二极管组D1、D2、并列运转信号指示灯HD,其中,直流母联开关QF5连接在第一直流电源装置和第二直流电源装置的直流母线之间,隔离用反向并联二极管组D1、D2连接设于直流母联开关QF5与第二直流电源装置之间,直流母联开关QF5还自带一辅助常开触点,辅助常开触点与并列运转信号指示灯HD串联在直流母联开关QF5与隔离用反向并联二极管组D1、D2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97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