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山体的护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8857.9 | 申请日: | 2013-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6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尹子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尹子瑜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谢自成 |
地址: | 528403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山体 护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防护结构,尤其是一种用于山体的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很多道路的一侧或者两侧都有山体,特别是刚建设的道路,在刮风下雨,山体上的泥石很容易滚落到道路上,或者山体滑坡坍塌堵住道路,给行经该路段的车辆及行人带来安全隐患。针对这种情况,通常采用的措施有:一是在被破坏的山体上种上植被,其时间比较长,容易被雨水冲走;二是在破坏的山体上浇注混凝土,其效果明显,但工程量大,且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即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究提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山体的护坡结构,在山体上设有若干固定桩,固定桩上端连接有护坡连接架,护坡柔性绳将护坡连接架呈8字型连接,可以有效防止山体上的泥石滚落到道路上,或防止山体滑坡坍塌堵住道路。具有施工快捷方便,成本低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山体的护坡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山体的护坡结构,包括护坡连接架和用于将护坡连接架相互连接的护坡柔性绳,所述护坡连接架还连接有插入山体用于固定的固定桩。
所述固定桩为空心管,所述固定桩底部与山体之间浇注有混凝土层。
所述固定桩底部设有用于防止固定桩被拔起的倒锥固定部。
所述护坡连接架呈十字型。
所述护坡连接架侧面设有用于穿插护坡柔性绳的连接孔。
所述连接孔上配合连接有耐磨的套筒。
所述护坡连接架上还设有用于将护坡柔性绳压紧的紧固螺丝,所述紧固螺丝与连接孔垂直相交设置。
所述护坡柔性绳将护坡连接架相互连接呈8字型。
所述护坡连接架与固定桩之间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固定桩通过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山体的护坡结构,固定桩插入山体,并在固定桩底端浇注混凝土层,使之固定,所述固定桩上端连接有护坡连接架,护坡柔性绳将护坡连接架呈8字型连接,可以有效防止山体上的泥石滚落到道路上,或防止山体滑坡坍塌堵住道路。具有施工快捷方便,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护坡连接架及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桩插入山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山体的护坡结构,通过护坡柔性绳7将山体上松动的泥石拦挡住。包括护坡连接架1和用于将护坡连接架1相互连接的护坡柔性绳7,所述护坡连接架1还连接有插入山体用于固定的固定桩3。
所述固定桩3为空心管,所述固定桩3底部与山体之间浇注有混凝土层4。
所述固定桩3底部设有用于防止固定桩3被拔起的倒锥固定部9。
所述护坡连接架1呈十字型。
所述护坡连接架1侧面设有用于穿插护坡柔性绳7的连接孔6。
所述连接孔6上配合连接有耐磨的套筒8。
所述护坡连接架1上还设有用于将护坡柔性绳7压紧的紧固螺丝2,所述紧固螺丝2与连接孔6垂直相交设置。
所述护坡柔性绳7将护坡连接架1相互连接呈8字型。
所述护坡连接架1与固定桩3之间设有连接头5,所述连接头5与固定桩3通过螺纹连接。
施工时,先将若干固定桩3合理分布设置插入山体,在插入山体 前,将固定桩3的底端用与之相配合的混凝土硬块11堵住,防止山体上的泥石将固定桩3内管填塞,使之一起插入山体,插入一定深度后,从固定桩3的上端插入钢杆,将混凝土硬块11从固定桩3底端击打分离出去;然后向固定桩3底端浇注混凝土层4,使混凝土层4包裹倒锥固定部9,保证固定桩3牢固固定在山体上;再将护坡连接架1通过连接头5与固定桩3固定连接;最后护坡柔性绳7将护坡连接架1相互穿插连接呈8字型,通过调节紧固螺丝2,将护坡柔性绳7与护坡连接架1牢固连接,使每一段护坡柔性绳7的松紧不会相互影响。
山体在受到雨水冲击时,护坡柔性绳7及护坡连接架1将山体上的泥石固定或拦挡,有效避免其滚落到道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尹子瑜,未经尹子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88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