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用制冷机组蒸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8202.1 | 申请日: | 2013-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3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闫洪远;姬建虎;张习军;陈孜虎;褚召祥;董浩民;刘俊杰;曾明明;龚林平;胡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39***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机组 蒸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矿用制冷机组的蒸发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我国矿井高温热害问题日益突出,高温矿井数量也越来越多。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的高温热害矿井中, 大都采取了机械制冷降温措施进行热害治理,常用的就是以氟利昂为制冷介质的蒸汽压缩制冷设备,主要有集中制冷机组和局部制冷机组,无论是集中制冷还是局部制冷,空调的末端都是换热器,包括换热管中以氟利昂为制冷介质的蒸发器和以冷冻水为制冷介质的表冷器。
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其换热管一般采用直接和制冷介质输入总管连接的方式,因而制冷介质输入总管上的分流孔密集布置,连接结构复杂;并且分流孔密集布置导致在制冷介质输入总管不同部位的流体压力损失有较大差别,这也导致制冷介质在换热器中的分布不够均匀,使得制冷介质不能最大限度的吸收热介质热量,换热器换热效率较低;因此为了适应煤矿井下复杂的环境以及空间条件,需要开发一种效率更高的换热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用制冷机组蒸发器,其具有制冷介质在蒸发器壳体中分布均匀、制冷效果好的优点,可高效的对矿井高温空气进行降温,满足矿井生产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矿用制冷机组蒸发器,包括管状蒸发器壳体和设置在蒸发器壳体中的换热管单元,蒸发器壳体的一端为进风端、另一端为出风端,所述蒸发器壳体的进风端设置有集气管,所述蒸发器壳体的出风端设置有分液管,所述换热管单元包括分流短管和端部固定连接在分流短管上的至少两根换热管,换热管的两端通过分流短管分别与分液管和集气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换热管为螺旋盘管,
进一步,所述同一分流短管上的换热管在螺旋径向上错位布置,
进一步,所述分液管和集气管均由相互连通、并同心布置的环管组成,
进一步,所述蒸发器壳体的进风端径向截面上设置有沿蒸发器壳体轴向喷淋的喷淋管,
进一步,所述喷淋管为阿基米德螺旋线形;
进一步,所述蒸发器壳体的底端部设置有凝结水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矿用制冷机组蒸发器,其换热管通过分流短管与分液管和集气管连接,从而很大的减少了分液管和集气管上分流孔,使换热管与分流管和集气管的连接结构简化,制造更加方便;同时,由于分液管上的分流孔减少,分液管上的分流逐级进行,因此沿分液管长度方向上的流体压差变小,使得制冷介质在各换热管中的流量分布更加均匀,可充分发挥制冷介质的制冷能力,本结构使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效率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制冷效果好,可满足矿井高温空气降温需要;并且错位布置的换热管对来流空气有很大的扰动作用,可强化换热效果,使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矿用制冷机组蒸发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沿图1中B-B的剖视图;
图4为换热管和分流短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矿用制冷机组蒸发器,包括管状蒸发器壳体1和设置在蒸发器壳体1中的换热管单元,蒸发器壳体1的一端为进风端、另一端为出风端,所述蒸发器壳体1的进风端设置有集气管2,所述蒸发器壳体1的出风端设置有分液管3,所述换热管单元包括分流短管4和端部固定连接在分流短管4上的四根换热管5(如图4所示),换热管5的两端通过分流短管4分别与分液管3和集气管2连通。当然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同一分流短管4上换热管5的数量还可为2根以上的其它值,如2、3或5根等,具体数量可根据需要调节。
在工作过程中,制冷介质经分液管3、分流短管4后进入换热管5,热空气从蒸发器壳体1的进风端进入,制冷剂在换热管5中吸热后蒸发成气体后进入集气管2,热空气被降温后从出风端排出。
本实施例矿用制冷机组蒸发器,其换热管5通过分流短管4与分液管3和集气管2连通,从而很大的减少了分液管3和集气管2上分流孔,使换热管5与分流管3和集气管2的连接结构得到简化,制造更加方便;同时,由于分液管3上的分流孔减少,因此沿分液管长度方向上的流体压差变小,使得制冷介质在各换热管5中的流量分布更加均匀,可充分发挥制冷介质的制冷能力,本结构使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效率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制冷效果好,可满足矿井高温空气降温需要。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换热管5为螺旋盘管,其与热气流的接触面积大,换热能力强,同时错位布置对来流空气有很大的扰动作用,可强化换热效果,使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未经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82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