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质燃料半气化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07242.4 | 申请日: | 2013-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3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 发明(设计)人: | 柳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文 |
| 主分类号: | F24B1/19 | 分类号: | F24B1/19;F24B1/191;C10J3/00 |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林毓俊 |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燃料 气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料炉具,特别涉及一种生物质燃料炉具。
背景技术
半气化炉一般分上、下结构,下部为气化室,上部为燃烧室,燃烧室的内筒壁上开有若干二次供氧孔。但是目前的半气化炉大多采用陶土炉膛,陶土炉膛虽然具有价格低,保温效果好的优势,但其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容易损坏,而且其好的保温效果使得二次供氧温度不高,压力低,而燃烧室只在内筒壁上开有二次供氧孔,二次供氧不均匀且达不到燃烧室中心,中间可燃气体不能充分燃烧,炉具会出现冒烟现象,浪费资源。尤其是炉具在生火初期,冒烟现象更加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供氧效果好,燃料气化燃烧充分,燃料利用率高的半气化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生物质燃料半气化炉,包括外壳和其内的炉膛,所述炉膛的材质为金属,其内有一块横向垂直于炉膛壁的隔板,隔板将炉膛分隔成上下两个腔体,下部腔体为气化室,上部腔体为燃烧室,燃烧室内有直径小于炉膛直径、与炉膛共轴向中心线的内圆筒,炉膛和外壳之间有一端与外界连通、一端与燃烧室连通的二次供氧管;内圆筒的上部有二次供氧孔、下部有与二次供氧管连通的使二次供氧均匀的强化供氧管网。
所述强化供氧管网包括若干进气管,进气管与所述内圆筒和炉膛之间形成的夹套连通;或者还包括与进气管连接的若干分气管,进气管和分气管上均有分气孔。
所述炉膛的下端连接有底座,底座的轴向中心有圆孔,圆孔上有炉桥,底座的一侧有出灰抽屉;所述二次供氧管位于所述外壳与炉膛之间对应所述出灰抽屉的对侧,所述底座上对应二次供氧区域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通孔;炉膛位于燃烧室上部对应二次供氧区域的筒壁上有若干进气孔。
所述内圆筒的筒壁上有与所述进气管匹配的安装孔。
所述隔板的中心有直径小于所述内圆筒直径的轴向通孔。
所述外壳与炉膛之间有保温层。
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炉膛的材质改为金属,二次供氧区域位于外壳内,一方面金属炉膛的传热效果好,炉膛内的热量很快就能传导至二次供氧区域内,加热二次供氧管内的空气,另一方面,二次供氧管外有保温层,大大减少了管内加热空气与外界冷空气的热交换,所以二次供氧的温度大大提高,这样就使得气化燃烧更容易进行和更加充分。同时通过内圆筒下部的强化供氧管网将炉膛和内圆筒夹套中的二次供氧均匀的导入内圆筒内,一方面可以降低从气化室上来的可燃气体的流速,改变气体的运动方向,使气体中的氧气与可燃气体均匀混合,从而使燃烧更完全。所以本实用新型跟现有技术相比,二次供氧温度高、燃烧室内二次供氧均匀,克服了冒烟现象,燃料的燃烧率高,具有节约燃料、对环境无污染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A-A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生物质燃料半气化炉,包括外壳1和其内的炉膛2,炉膛2的材质为金属,其内有一块横向垂直于炉膛壁的隔板3,隔板3将炉膛2分隔成上下两个腔体,下部腔体为气化室5,上部腔体为燃烧室4。燃烧室4的上部为热交换室11,其侧壁有排烟的烟囱6。
燃烧室4内有直径小于炉膛直径、与炉膛2共轴向中心线的内圆筒41,炉膛2和外壳1之间有一端与外界连通、一端与燃烧室4连通的二次供氧管10;二次供氧管10的长度与炉膛2的长度相等。内圆筒41的上部有二次供氧孔42、下部有与二次供氧管10连通的使二次供氧均匀的强化供氧管网43。隔板3的中心有直径小于内圆筒41直径的轴向通孔。外壳1与炉膛2之间有保温层。强化供氧管网43包括进气管431和对称连接于进气管431上的分气管432,进气管431和分气管432上均有分气孔433。进气管431位于内圆筒41的横截圆周面的直径上,交叉布置,内圆筒41的筒壁上有与进气管431匹配的安装孔。炉膛2的下端连接有底座7,底座7的轴向中心有圆孔,圆孔上有炉桥8,底座7的一侧有出灰抽屉9;二次供氧管10位于外壳1与炉膛2之间对应出灰抽屉9的对侧,底座7上对应二次供氧区域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通孔;炉膛2位于燃烧室上部对应二次供氧区域的筒壁上有若干进气孔21。气化室5的侧壁有燃料投放口51。
强化供氧管网43的进气管431还可以在内圆筒41的横截圆周面上平行布置,可以在直径上布置一根进气管431,其它的进气管431关于直径上的这根进气管431对称布置,每根进气管41上均垂直连接有分气管432,进气管431和分气管432上均有分气孔4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文,未经柳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72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料去金属杂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星敏感器降噪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