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紫外线消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6905.0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8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金林 |
主分类号: | C02F1/32 | 分类号: | C02F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外线 消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杀菌净化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紫外线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紫外线进行杀菌消毒是目前使用的较为普遍的一种技术。波长200-290nm的紫外线能穿透细菌、病毒的细胞膜,破坏脱氧核糖核酸(DNA),而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基础,生物的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分子中,紫外线使细胞失去活性,以光子能力达到快速杀菌的效果。紫外线杀菌效果好,无副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等行业。
目前,利用紫外线对污水进行杀菌消毒处理的设备的传动机构多为铝制气缸,气缸位于污水水面之上,暴露于空气之中。铝在空气中受空气污染严重侵蚀,很容易氧化生锈,不利于无故障运行。气缸密封性能较差,气缸中设置的磁环也很容易因为进水而氧化,使得紫外线照射管杀菌效果不理想,维修也不太方便。此外,由于所处理污水的水质较差,紫外线照射管周围会有污泥覆在外表面上,气缸带动清洁装置清洗紫外线照射管时的行程为半程,影响紫外线照射管的清洁效率,削弱了紫外线照射管向污水传递紫外线辐射的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杀菌消毒净化效果更好,维修更简单方便,气缸实现双向运动行程为全程的紫外线消毒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紫外线消毒装置,包括:一金属支架;至少一紫外线照射管,所述紫外线照射管分别插设于所述金属支架上;一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穿过所述紫外线照射管并与其垂直设置;一传动机构,位于污水水面之下,所述传动机构架设于所述金属支架上并穿过所述固定架与所述紫外线照射管平行设置;至少一清洁套筒,所述清洁套筒分别套设于所述紫外线照射管上并由所述固定架连接。
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中部设有油封。
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中部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两端分别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中部设有塑料片。
进一步,所述紫外线照射管为气嘴内置式。
进一步,所述紫外线照射管对应所述气嘴处设有套管和套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传动机构位于污水水面之下,防水避免生锈,利于无故障运行。传动机构密封性能良好,保护内部元器件不被损坏,使得紫外线照射管杀菌效果理想。传动机构的行程为全程,能实现双向运动,提高了紫外线照射管的清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紫外线照射管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紫外线消毒装置1,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1包括一金属支架11、多个紫外线照射管12、一固定架13、一传动机构14和所述紫外线照射管12数量相应的多个清洁套筒15。
所述金属支架11可用不锈钢材质制造,也可以用其它防水防腐的管材制作。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金属支架11上分别插设有多个所述紫外线照射管12,多个所述紫外线照射管12成横排式排列。所述紫外线照射管12上设有气嘴121,所述气嘴121为内置式,所述紫外线照射管12对应所述气嘴121处设有套管122和套环123,所述套管122和所述套环123连接为一体并套固于所述气嘴121对应位置,保证所述紫外线照射管12的密封性好。
所述紫外线照射管12上穿设有所述固定架13,所述固定架13与所述紫外线照射管12垂直设置。所述固定架13上连接有多个所述清洁套筒15,所述清洁套筒15分别套设于所述紫外线照射管12上。所述固定架13及与所述固定架13连接的多个所述清洁套筒15构成清洁装置16。在进行污水消毒处理时,在所述传动机构14驱动下,所述清洁装置16沿着所述紫外线照射管12移动,清洁所述紫外线照射管12上的污泥。
请参阅图2和图4,所述固定架13上穿设有所述传动机构14,所述传动机构14位于污水(未图示)水面之下,且所述传动机构14架设于所述金属支架11上并与所述紫外线照射管12平行设置。所述传动机构14为实现双向运动的气缸,气缸两侧交替输入压缩空气,在两个方向输出力,实现双向运动。所述传动机构14中部设有油封141、密封圈143、塑料片144,同时,在所述传动机构14两端也分别设有所述密封圈14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金林,未经李金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69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