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含氚废气排放监测自动取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6429.2 | 申请日: | 2013-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5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周银行;余卫国;胥全敏;林青川;张玉川;丁兰岚;郭洪波;钟志京;王和义;周才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G01N1/14 |
代理公司: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 51210 | 代理人: | 翟长明;韩志英 |
地址: | 6219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排放 监测 自动 取样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氚废气排放监测自动取样系统,尤其是含氚尾气经烟囱外排时进行流出物源项监测的自动取样系统。适用于氚操作手套箱、二级包容系统、氚净化处理系统、核电站厂房等场所的含氚废气向环境排放源项监测的氚气及氚化水取样。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气载流出物中氚排放源项的监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固定式氚监测仪进行在线测量,另一种是通过鼓泡收集或冷凝收集后实验室离线分析测量,前者使用范围和对象都非常有局限性,后者为国内外含氚废气排放监测的主要采用方式。由于气载流出物排行管道往往采用碳钢管,氚化水及氚气极易在其内表面吸附,而氚操作手套箱、二级包容系统、氚净化处理系统等氚尾气排放常采取由工作场所通排风系统的空气进行稀释排放,致使在排风系统运行与不运行时烟囱或排放管道内氚浓度相差1~2个数量级。按目前流出物监测无论是定期取样还是连续取样进行含氚废气排放监测的模式是不可行的,不能反映涉氚操作场所含氚废气排放的工况情况,其监测结果也不能真实客观反映工号的含氚废气排放源项。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目前含氚废气排放源项监测的定期取样或连续取样所涉及氚样品代表性问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含氚废气排放监测自动取样系统,能够实现根据涉氚设施工号内含氚废气排放排放工况进行氚排放监测动态取样的自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含氚废气排放监测自动取样系统是基于烟囱或排放管道内气体排放瞬时流量来实现对氚排放流出物取样系统运行状态的自动控制,含氚废气排放时主要通过取样柜内真空泵将烟囱内含氚废气抽取到到取样柜内形成取样回路后,全氚取样器通过从取样回路进行样品分流的方式来实现烟囱内含氚废气排放监测的代表性样品获取。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含氚废气排放监测自动取样系统,其特点是,所述自动取样系统包括设置在取样柜内的自动控制单元、全氚取样器、流量调节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一灰尘过滤器、第二灰尘过滤器、质量流量计、压力表、泵I和泵II,还包括设置在取样柜外的进气管接头、吹扫管接头、排气管接头和泵III;其连接关系是,设置在取样柜外的进气管接头通过气管依次连接流量调节阀和第一电磁阀的一端,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通过三通分别与集气管、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连接;第二电磁阀通过气管与第一灰尘过滤器的一端连接,第三电磁阀通过气管与第二灰尘过滤器的一端连接;第一灰尘过滤器的另一端、第二灰尘过滤器的另一端分别与出气管一端连接,出气管上还依次连接有质量流量计和压力表;出气管的另一端通过软管分别与泵I、泵II中的进气口连接;泵I、泵II中的出气口分别通过软管与排气管连接,排气管与排气管接头连接。全氚取样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通过软管与集气管、排气管连接。泵III的出气口通过软管与吹扫管接头连接,吹扫管接头通过气管与第四电磁阀的一端连接;吹扫管的一端与第四电磁阀的另一端连接,吹扫管的另一端通过三通分别与流量调节阀、第一电磁阀间连接。
所述自动控制单元中的信号输入端通过电缆外接烟囱流量监测PLC控制器,自动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控制信号线分别与全氚取样器、流量调节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质量流量计、压力表、泵I、泵II、泵III连接。
所述气管、集气管、出气管、排气管、吹扫管为Φ10的316L(EP)管。
所述压力表为真空压力表,防止取样回路发生堵塞情况下泵继续运行而引发故障问题。
所述泵I、泵II为真空泵,泵I与泵II以三小时为频率互相交替运行。
所述泵III为增压泵,抽取环境空气来对含氚废气取样气路进行吹扫,减少取样回路因长时间未运行氚在其管路内表面的吸附,能够降低流出物取样过程中氚的记忆效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64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腹腔镜肿瘤手术专用钳
- 下一篇:一种伸缩型多功能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