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6314.3 | 申请日: | 2013-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8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吉国;田开伟;姜孝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濮阳可利威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7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化工技术领域中常用的设备,但为适应不同化学反应对温度等反应条件的不同要求,反应釜具有多种结构上的设定,以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
化工的生产过程中,物料在反应釜内生成产品的放热反应,尤其是在氯化反应中,反应温度应该控制在10°~20°之间,超过20°就要减产来降低温度,普通反应釜通过内部设有盘管进行降温,但是由于反应产生的热量较大,盘管与物料的接触面积有限,因此不能很好的达到降温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反应釜中因接触面积不足引起的降温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增加换热面积,有效调节温度的反应釜。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电机、搅拌器和变频器,所述的釜体外侧设有外冷却夹套,所述的釜体和搅拌器之间设有导流筒,导流筒外侧设有内冷却夹套,所述内冷却夹套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连通连接有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延伸至釜体外部。
所述的搅拌器包括搅拌轴和搅拌桨,所述的搅拌桨为1~3组。
所述的内冷却夹套底部均匀分布设有1~5个进水口。
所述的导流筒呈腰鼓形,其中部横截面较两端部横截面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通过对现有的普通反应釜内部增设导流筒和内冷却夹套,不仅能够大大改善反应釜内温度分布的均衡性,特别是搅拌轴周围区域的温度均衡性,而且可通过对导流筒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反应物形成湍流,使其反应更为均匀,本实用新型在原有反应釜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冷却夹套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3,图中1为电机,2为变频器,3为釜体,4为外冷却加套出水口,5为搅拌轴,6为搅拌桨,7为冷却水进水管,8为导流筒,9为内冷却夹套,10为外冷却加套进水口,11为内夹套冷却水进口,12为内夹套冷却水出口,13为出料口,14为溢流口。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包括电机1、变频器2、釜体3和搅拌器,所述的釜体3和搅拌器的搅拌桨6之间设有导流筒8,导流筒8的外侧设有内冷却夹套9,所述釜体上还设有外冷却夹套出水口4、外冷却加套进水口10、内冷却夹套进水口11、内冷却夹套出水口12、溢流口14和下料口13,内冷却夹套进水口11和内冷却夹套出水口12通过冷却水进水管7与内冷却夹套9连通连接,内冷却夹套底部均匀设有1~5个进水口,保证换热的均衡性,所述的搅拌器包括搅拌轴5和搅拌桨6,所述的搅拌桨6可为1~3组。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的普通反应釜内部增设导流筒8和内冷却夹套9,不仅能够大大改善反应釜内温度分布的均衡性,特别是搅拌轴5周围区域的温度均衡性,而且可通过对导流筒8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反应物形成湍流,使其反应更为均匀,本实用新型在原有反应釜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例二: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导流筒8呈腰鼓形,其中部横截面较两端部的横截面小,可形成湍流,使反应物反应更加充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濮阳可利威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濮阳可利威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63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