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推式注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6117.1 | 申请日: | 2013-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2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舒林径;王飞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舒林径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15;A61M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谭新民 |
地址: | 610044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推式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侧推式注射器。
背景技术
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用具,主要用以注射药液或抽取体液,一般由针头、针筒、柱塞、推柄组成,针筒一般由塑料或玻璃制成并标示有表示注射器中液体体积的刻度,柱塞和推柄位于针筒内。注射器作为一种常规医疗器械,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现有的注射器在注射时,医护人员需要用食指和中指托住针筒,用拇指从后往前推动推柄,使药水通过针头注入到病人体内。但是,在注射时,医护人员必须检查针头是否扎入血管,需要回抽推柄,操作不熟练或手小的医护人员需要两只手才能操作,另一只手就无法同时使用其他器械或者进行操作,而在部分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需要操作多种工具,两手具有不同的分工,双手操作注射器会使得部分其他操作无法正常进行或延长治疗时间,给手术、治疗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同样,在利用传统针筒抽取体内的残留废液,如腹水、胸水时也具有同样的问题,使用非常不便。
此外,在抽取体内残留废液时,采用传统针筒也非常费力。而当前,在一些大型手术或治疗中,经常采用负压引流器,其在负压装置产生的负压作用下,使得气体、液体的抽取变得相对省力,并带来了其他的良好效应。因此,将负压装置与注射器结合将会给临床治疗带来重大便利,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易于操作、抽取方便、使用省力的侧推式注射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侧推式注射器包括针筒、针头,针头设置在针筒的前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针筒一侧纵向开有凹口,驱动装置一部分设置于针筒内,一部分从凹口伸出针筒外。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活塞和推柄,活塞设置于针筒内,推柄一端连接于活塞,一端通过凹口伸出针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侧推式注射器还包括设置在针筒内部的可压缩储液装置,所述储液装置前端与针筒的前端面壁相连,后端与驱动装置相连。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活塞和推柄,活塞设置于针筒内,与储液装置后端相连,推柄一端连接于活塞,一端通过凹口伸出针筒。
所述驱动装置也可以仅为推柄,所述推柄一端在针筒内与储液装置后端相连,一端通过凹口伸出针筒。
进一步,所述储液装置内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沿储液装置伸缩方向放置。
进一步,所述侧推式注射器还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设置于针筒内,与驱动装置相连。
优选的,所述储液装置为波纹管。
优选的,所述储液装置由塑料或硅胶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侧推式注射器采用在针筒一侧纵向开凹口,将驱动装置设置在注射器侧面的结构,从而可以通过推动驱动装置在针筒内部分沿凹口方向运动,实现液体或气体的抽取和注射,可实现注射器的单手操作,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易于操作、使用方便等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侧推式注射器可通过在针筒内设置可压缩储液装置,储液装置可采用负压装置,在负压作用下,使用本注射器抽取药液、人体废液时能有效节省用力。
3、本实用新型的侧推式注射器可在储液装置内增设弹簧,可以增大储液装置的负压作用,更省力。
4、本实用新型的侧推式注射器可增设现有注射器常用的活塞杆,便于使用者采用常规的从后方推动驱动装置的方式注射,迎合了一般使用者的常规使用习惯,也能支持需要单手操作的特殊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推式注射器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推式注射器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推式注射器的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推式注射器的实施例4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针筒;2、针头;3、驱动装置;31、活塞; 32、推柄;
4、凹口;5、储液装置;6、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舒林径,未经舒林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61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