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救生服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5325.X | 申请日: | 2013-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7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敬;陈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敬;陈佩 |
主分类号: | B63C9/105 | 分类号: | B63C9/105;B63C9/2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周光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救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设备,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救生服。
背景技术
救生服由于具有漂浮功能,在使用者进入较深的水域时,救生服能够提供漂浮作用,防止使用者沉入水底。目前使用的救生服内部填充有通过发泡形成的泡沫块。这种泡沫块式救生服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一是:在水中使用时,由于泡沫块会浮在人体身前,使用者在游动时,泡沫块会产生较大的阻力,使得使用者的前进速度降低,会阻碍使用者的前进,增加了逃生难度;二是浮力受泡沫块大小的限制,浮力较小;三是泡沫块式救生服穿着时造成臃肿,严重影响水上作业者行走和作业,为作业者制造了落水危险;四是运输、保管,储存都很困难。因此迫切需要新式救生服面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水中使用时不会产生较大前行阻力又具有多功能适用性强的多功能救生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救生服,包括救生衣和救生裤,救生衣包括前幅和后幅,所述前幅和后幅中各设有一个气囊,分别为置于前幅中的前气囊和置于后幅中的后气囊,前气囊的内部沿纵向设有将前气囊分割成多个充气腔的隔离带,各充气腔和后气囊相连通,在救生衣上还设有与前气囊连接的第一充气嘴。
所述前幅为开襟式,在前幅的左襟和右襟之间设有多个互相连接的连接扣。
所述各充气腔和后气囊在救生衣的侧部或底部相连通。
所述救生衣上还设有一个套在所述前幅和后幅外侧并与前幅和后幅连接的环形气囊,该环形气囊上设有第三充气嘴。
所述救生裤包括裤前部和裤后部,括裤前部和裤后部中各设有一个气囊,分别为置于括裤前部中的裤前部气囊和置于裤后部中的裤后部气囊,裤前部气囊的内部沿纵向也设有将裤前部气囊分割成多个充气腔的隔离带,各充气腔和裤后部气囊在救生裤的底部相连通,在裤前部上还设有与裤前部气囊连接的第二充气嘴。
在所述救生衣的前幅和后幅上靠近肩部处设有多个防水储物袋,防水储物袋中分别装有压缩食品、手机和急救药包。
在所述救生衣的前幅上靠近肩部处设有GPS定位呼救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创新点和优点:一是本多功能救生服的前部的气囊和后部的气囊相连通,气囊不需要完全充满气体,而且前部的气囊被隔离带分割成多个充气腔,可使气囊中的气体根据需要进行流动,从而控制了浮力形式,当使用者在游泳时,前部气囊的充气腔中的一部分气体会被挤压到后部的气囊中,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浮力,而且还能降低阻力,达到提速的目的;二是所需浮力可以进行调控;三是彻底解决了臃肿的难题,为水上作业者提供了安全保障;四是运输、保管、储存、穿着都很便捷;五是创新式的增加了保暖功能,能有效的保持落水者的生命体征,增加了被救生的可能性;六是适用性强,适合各类人群使用,尤其适合舰船、渔船、飞机和学泳人群使用;七是面料采用反光迷彩涂层,起到醒目、反光的作用,方便救援时(尤其是夜间灯光下)寻找。总之,本救生服具有防护、救生、保暖、可折叠等多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救生服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前幅;2、前气囊;3、隔离带;4、环形气囊;5、连接扣;6、第一充气嘴;7、裤前部;8、裤前部气囊;9、第二充气嘴;10、第三充气嘴;11、防水储物袋;12、GPS定位呼救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救生服,其包括背心式的救生衣和短裤式的救生裤,救生衣包括前幅1和后幅,前幅1和后幅中各设有一个气囊,分别为置于前幅1中的前气囊2和置于后幅中的后气囊,前气囊2的内部沿纵向设有将前气囊2分割成多个充气腔的隔离带3,各充气腔和后气囊相连通,本救生衣上还设有与前气囊2连接的第一充气嘴6,通过第一充气嘴6向前气囊2和后气囊中进行充气,而且气体不需完全充满。前幅1为开襟式,在前幅1的左襟和右襟之间设有互相连接的三个连接扣5。
如图1所示,各充气腔和后气囊可以在救生衣的侧部或底部相连通。另外,第一充气嘴6可以设在前幅1上位于救生衣的底部位置处。
如图1所示,在救生衣上还设有一个套在前幅1和后幅外侧中部的并与前幅1和后幅连接呈一体的环形气囊4,该环形气囊4上并设有第三充气嘴10,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通过第三充气嘴10向该环形气囊4中进行充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敬;陈佩,未经陈敬;陈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53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蓄电池集流体
- 下一篇:循环式谷物烘干机的下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