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于电极冷却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05289.7 | 申请日: | 2013-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8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 发明(设计)人: | 董兆力;陈小林;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于 电极 冷却 板式 臭氧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发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利于电极冷却的板式臭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随着臭氧发生器性能的逐步提高,放电功率和臭氧产量不断加大,由此对臭氧发生器的散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臭氧发生器主要都使用管式臭氧发生器。管式臭氧发生器采用蜂窝状结构,包括圆筒状容器、管状电极、多孔法兰等。其中,圆筒状容器端部带风头,内部装有冷却水,通过将电极浸泡在水中实现散热。目前采用这种方式冷却的厂家主要有日本三菱电机、瑞士奥宗尼亚、德国威德高和福建新大陆等。但上述冷却方式存在水流缓慢,传热系数低,水流分布不均匀,水头损失大等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于电极冷却的板式臭氧发生器。它能通过均匀分布的水流有效增强板式臭氧发生器的散热,降低水头损失,提高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
利于电极冷却的板式臭氧发生器,它包括上层的高压电极和下层的地电极(表面覆盖一层陶瓷片)以及置于地电极中的冷却回路。冷却回路包括多根平行布置的水管路,各水管路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连接管连通,两侧连接管的出口各通过一个矩形长条的密封件封堵,位于连接管出口的位置分别设有紧固螺丝对密封件进行紧固密封。各连接管中的多段管路上分别放置陶瓷柱对管路进行封堵并使得冷却水在由水管路与连接管形成的水道内呈弯折形流动。
在上述板式臭氧发生器中,所述密封件和连接管接触的部位涂有平面密封胶。
在上述板式臭氧发生器中,所述水管路的进、出水口位置分别设有水管接头。
在上述板式臭氧发生器中,所述陶瓷柱的外形采用圆台形。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连通的水管路和连接管形成了冷却水的循环水道,能有效增强板式臭氧发生器的散热,降低水头损失,提高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置于地电极中的冷却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层的高压电极6和下层的地电极(表面覆盖一层陶瓷片)以及置于地电极中的冷却回路。冷却回路包括多根平行布置的水管路5,各水管路5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连接管1连通,水管路5的进、出水口位置分别设有水管接头7。两侧连接管1的出口各通过一个矩形长条的密封件2封堵,密封件2和连接管1接触的部位涂有平面密封胶,位于连接管1出口的位置分别设有紧固螺丝3对密封件2进行紧固密封。各连接管1中的多段管路上分别放置圆台形的陶瓷柱4对管路进行封堵并使得冷却水在由水管路5与连接管1形成的水道内呈弯折形流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密封件2和连接管1紧密接触,且两平面间涂有平面密封胶,在紧固螺丝3产生的压力下保持牢固定位。水管路5和连接管1贯穿相通,使得水流均匀分布,能将放电时产生的热量带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52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接触式距离测量系统
- 下一篇:一种径向支承键装配间隙自动测量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