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张预应力构件波纹管穿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4515.X | 申请日: | 2013-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04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吴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少强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刘继春 |
地址: | 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构件 波纹管 束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施工机械,具体的是一种应用于后张预应力构件预埋管施工时的施工机械,特别是一种后张预应力构件波纹管穿束装置。
背景技术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首先就是按照施工图纸要求的索型埋设预埋管,形成孔道,最后穿钢束进行张拉,预埋管是塑料波纹管。目前穿束分为单根穿束和整股穿束,单根穿束主要依靠人力或小型卷扬机将钢丝绳穿过预埋管,将钢绞线固定,借助外力穿过预埋管,具有穿束阻力较小的优点,但工作效率低,钢绞线之间相互交缠,最终张拉时极易产生应力分布不均的现象;整股穿束是将所穿的钢绞线一起穿过预埋管,虽然工作效率较高,但穿束阻力较大,一般需借助小型卷扬机,在施工现场卷扬机的固定较为困难。
专利申请号201220626412.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一种后张预应力塑料波纹管穿管机,本实用新型可与后张预应力塑料波纹管穿管机配套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穿束效率高,无需使用卷扬机的后张预应力构件波纹管穿束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后张预应力构件波纹管穿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束装置包括动力部分、传动部分与工作部分;工作部分包括螺旋拉力器、变向传力器与钢绞线集束器;变向传力器一端与螺旋拉力器连接、另一端与钢绞线集束器连接;螺旋拉力器与传动部分连接,传动部分另一端与动力部分连接。
动力部分与传动部分的结构相同于专利申请号201220626412.2实用新型名称为后张预应力塑料波纹管穿管机的动力部分与传动部分。传动部分包括数节通过销轴相连的传动节,每段传动节包括万向节和连接节,万向节通过销轴与连接节连接;前段万向节与工作部分连接,后段万向节与动力部分连接。
螺旋拉力器外表面设有螺旋凹槽,螺旋凹槽与塑料波纹管螺纹的形状规格相适配。通过传动部分传来的转矩旋转与波纹管的螺纹咬合产生前进或后退的力,通过变向传力器传递到钢绞线集束器。
变向传力器包括拉杆、连接盖、传力盘与推力轴承;拉杆一端设有变向球,拉杆另一端与连接盖连接,连接盖设有容腔,传力盘和推力轴承嵌于容腔内。
当螺旋拉力器旋转移动时,拉杆、传力盘只是跟随螺旋拉力器移动,而不旋转;拉杆设有的变向球,当拉杆穿过钢绞线集束器的变径通孔时会被卡住,可以实现变向传力的作用。
钢绞线集束器采用开口内锥孔设计,通过夹片将钢绞线锚固,方便安装和拆卸。
使用时,先确定欲穿钢绞线的长度,将传动部分的长度超过欲穿长度2m左右,前段万向节与工作部分的螺旋拉力器连接,后段万向节与动力部分连接。动力部分为传动部分与工作部分提供转矩,动力部分具有正反转和快慢转功能,使用现有技术即可;传动部分通过销轴将连接节和万向节逐节连接起来,不仅可以将动力传递到指定的位置,而且可以满足各种曲线管道的穿束工作;将连接好的螺旋拉力器对准欲穿束的波纹管口,旋转使其旋入波纹管内,直至从管道另一端旋出,将事先连接好的变向传力器和钢绞线集束器通过螺栓与螺旋拉力器相连,然后将欲穿钢绞线逐根放入开口内锥孔用夹片固定,将防护罩套上,开动设备使其反转,由于穿束工作一般是在构件混凝土硬化后进行,所以依靠螺旋拉力器旋转的螺纹与管壁的内螺纹咬合产生的拉力足以克服穿束时的阻力,无需寻找外力支撑点;等到螺旋拉力器旋出后,取出夹片,就可以张拉钢绞线了。
本实用新型为后张预应力构件波纹管穿束装置,为穿束工作提供了一种工具,与后张预应力塑料波纹管穿管机可以共用同一套传动部分和动力部分,解决了目前后张预应力穿束工作效率低,使用卷扬机需寻找可靠支撑点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依靠动力部分提供的转矩传递给螺旋拉力器,螺旋拉力器旋转的外螺纹与管壁的内螺纹咬合产生的拉力克服穿束阻力,完成穿束工作,无需为设备寻找外力支撑点;结构简单,穿束效率高,并可与后张预应力塑料波纹管穿管机共用同一套传动部分和动力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工作部分的螺旋拉力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1的B-B剖面图;
图4是工作部分的钢绞线集束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C-C剖面图;
图6是图4的F-F剖面图;
图7是图4的D-D剖面图;
图8是工作部分的变向传力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工作部分的拉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工作部分的连接盖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J-J剖面图;
图12是图10 的K-K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少强,未经吴少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45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婴儿鞋袜
- 下一篇:轮胎定型硫化机后充气对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