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无尘打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4507.5 | 申请日: | 2013-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2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戴应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康博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7/18 | 分类号: | B24B7/18;B24B55/10;B24B55/0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刘辉;廉红果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打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磨机,尤其是一种用于打磨墙面的无尘打磨机。
目前对于墙面、家具表面或地板等进行平整处理时,可以通过人工对需要平整的表面进行打磨,但是人工打磨工作效率低并且工作起来费时费力,已经逐渐由打磨机来代替人工,由于在打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弥漫在整个空间,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对施工人员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些打磨机会设置有吸尘装置,但是吸尘装置的吸尘效率较低,往往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且操作起来不够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吸尘效果较佳的多功能无尘打磨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多功能无尘打磨机,包括机壳、驱动机构、吸尘机构以及打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机壳内的电机及二级减速单元,所述二级减速单元由所述电机驱动使所述打磨机构转动;
所述吸尘机构由所述电机驱动来收集打磨的粉尘并将粉尘排出所述机壳外;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打磨机构的转动轴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吸尘机构包括吸尘通道、吸尘叶轮以及连接于所述机壳底部的吸尘罩,所述吸尘通道的吸尘口开在所述吸尘罩沿圆周的边缘处,所述吸尘叶轮位于所述吸尘通道内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
所述吸尘机构包括吸尘通道、吸尘叶轮以及连接于所述机壳底部的吸尘罩,所述吸尘通道的吸尘口开在所述吸尘罩沿圆周的边缘处,所述吸尘叶轮位于所述吸尘通道内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
所述吸尘罩与所述机壳底部之间通过弹性装置连接,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多个设于所述吸尘罩顶部的弹簧柱以及一端抵在所述弹簧柱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在机壳内。
所述机壳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双手握持的把手。
所述把手为蝶形,其上设置有四个朝向所述吸尘罩方向的探照灯。
所述机壳外的吸尘通道上套设有可转动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两端与一调节架杆转动连接。
所述连接座的中部为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两侧的环壁上各延伸出一连接柱,连接柱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调节架杆转动配合的齿面。
所述打磨机构包括一打磨盘、附着在所述打磨盘表面上的海绵层、附着在所述海绵层上的粘贴层以及粘贴在所述粘贴层上的砂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现有技术中打磨的转动轴与电机的输出轴通常不位于同一轴线上,转动时会产生重心偏移,不利于打磨机整体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到打磨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将打磨盘的转动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设于同一轴线,可以使打磨机的传动更平稳,增加了运行的稳定性,有利于增加打磨机的使用寿命。
2、吸尘口设置在吸尘罩的圆周边缘处,使得受离心力作用的粉尘能大量被吸入位于边缘的吸尘口,从而保证了吸尘效果。
2、吸尘口设置在吸尘罩的圆周边缘处,使得受离心力作用的粉尘能大量被吸入位于边缘的吸尘口,从而保证了吸尘效果。
3、蝶形把手的四个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四个探照灯,在打磨面积较大的时候,便于操作人员从整体上观察打磨面的打磨进程以及平整情况,有利于保持打磨表面平整度的延续性,多个探照灯可以多方位照明,不会因为光线不足带来视觉上的盲区从而影响打磨效果。
4、机壳上设置有活动的调节架杆,可适应不同高度的工作面,调节架杆通过一转动座与机壳连接,使机壳不仅可以相对调节架杆在30度的范围内左右转动,并且调节架杆与机壳之间的夹角也可以调节,更便于人员的操作,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与多功能性。
5、吸尘罩弹性地连接在机壳底部,使得在打磨过程中,吸尘罩边缘能与打磨盘表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既保证了打磨效果,也使得在吸粉尘时,吸尘罩与打磨墙面之间具有良好的密闭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内部的剖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从仰视角度看到的除尘罩内部(未安装打磨盘)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座套接在吸尘通道上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座与转动座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座与转动座相配合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康博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康博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45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除锈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外圆磨工件夹装输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