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泡沫模型表面打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3534.0 | 申请日: | 201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4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成;朱其昌;薛士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卡明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7/02 | 分类号: | B22C7/02;B22C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周全 |
地址: | 2252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泡沫 模型 表面 打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泡沫模型表面处理领域,尤其涉及泡沫模型表面打磨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泡沫模型,多用于汽车模具的的消失模铸造工艺中,在铸造前用泡沫模型来确定模内的形状。泡沫模型的制作目前有两种方式:一是人工制作;二是数控加工。人工制作的成本低,但是周期长,尺寸精度不易保证;数控加工的成本高,尺寸精度能保证。然而,两种制作方式都存在泡沫模型表面光洁度不够的问题,在传统工艺中,处理此类泡沫模型表面光洁度问题时均是采用手持砂纸进行打磨,这种处理方式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砂纸比较薄,抓持十分不便;二是每次打磨的面积仅为手持面积,效率十分的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且可高效打磨泡沫模型的泡沫模型表面打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主体、夹持体和片状打磨体,所述主体与所述夹持体固定连接,所述打磨体贴合在所述主体表面上、且与所述主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主体为弹性材料制成的主体,在所述弹性的本体表面外设置由研磨材料制成的所述打磨体。
所述主体形状为立方体、圆柱体或圆锥体。
所述主体形状为球体,与所述夹持体活动连接。
所述主体形状为多棱锥台体。
本实用新型在将打磨体贴合在主体的表面上,通过手持或机夹带动夹持体,并推动主体,针对不同的环境,利用不同形状的主体对泡沫模型的表面打磨。由于主体的形状和面积可调,使其可应用于各种场合,并始终保持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中1是主体,2是夹持体,3是打磨体,4是待加工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5所示,包括主体1、夹持体2和片状打磨体3,所述主体1与所述夹持体2固定连接,所述打磨体3贴合在所述主体1表面上、且与所述主体1可拆卸连接。
所述主体1为弹性材料(如泡沫、橡胶等)制成的主体1,在所述弹性的本体1表面外设置由研磨材料(如砂纸、砂带等)制成的所述打磨体3。
所述主体1为立方体。如图3所示,通过手持或机夹带动夹持体2,并推动主体1,利用贴合在主体1表面上的打磨体3可对各种斜面、台阶面或平面等待加工体4进行加工。
所述主体1为圆柱体。如图4所示,通过手持或机夹带动夹持体2,并转动主体1,利用贴合在主体1表面上的打磨体3可对各种孔、圆倒角或圆倒边等待加工体4进行加工。
所述主体1为圆锥体。通过手持或机夹带动夹持体2,并推动主体1,利用贴合在主体1表面上的打磨体3可对各种特殊形状的待加工体4进行加工。
所述主体1形状为球体,与所述夹持体2活动连接。如图5所示,通过手持或机夹带动夹持体2,并推动主体1,利用贴合在主体1表面上的打磨体可对各种斜面、台阶面或平面等待加工体4进行高精度进一步加工。
所述主体1形状为多棱锥台体。通过手持或机夹带动夹持体2,并推动主体1,利用贴合在主体1表面上的打磨体3可对各种特殊形状的待加工体4进行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在各种场合中均能保持高效运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卡明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卡明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35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