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酸性气体中的H2S的脱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1984.6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0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蒋胜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承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章艳荣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性 气体 中的 sub 脱除 系统 | ||
1.一种酸性气体中的H2S的脱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H2S催化转化成S的转化炉、酸性气体加热装置和转化后气体降温装置,酸性气体加热装置的酸性气体出口连接转化炉的酸性气体入口,转化炉的转化后气体出口连接转化后气体降温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性气体中的H2S的脱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化后气体降温装置包括制冷换热器和控温制冷换热器,制冷换热器内设有冷却介质通道和被冷却介质通道,制冷换热器上设有与被冷却介质通道相通的液态硫出口,控温制冷换热器内设有冷却介质通道和被冷却介质通道,控温制冷换热器上设有与被冷却介质通道相通的液态硫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酸性气体中的H2S的脱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温制冷换热器的被冷却介质出口连接有物理脱硫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酸性气体中的H2S的脱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理脱硫装置包括串联连接的分离器和过滤吸附塔,分离器内设有填料,过滤吸附塔中设有活性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酸性气体中的H2S的脱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性气体加热装置包括有加热器,加热器内设有加热介质通道和酸性气体通道,加热器的加热介质通道和控温制冷换热器的冷却介质通道连接成循环回路,循环回路上设有除氧水供给管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酸性气体中的H2S的脱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酸性气体供给管路,酸性气体供给管路依次串联第一换热器的被加热介质通道、加热器的酸性气体通道、第二换热器的被加热介质通道、制冷换热器的冷却介质通道和转化炉的酸性气体入口,转化炉的转化后气体出口依次串联制冷换热器的被冷却介质通道、控温制冷换热器的被冷却介质通道、第二换热器的加热介质通道和第一换热器的加热介质通道,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制冷换热器三者既为所述的酸性气体加热装置又为所述的转化后气体降温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酸性气体中的H2S的脱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温制冷换热器的被冷却介质通道的出口和第二换热器的加热介质通道的进口连接有物理脱硫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酸性气体中的H2S的脱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理脱硫装置包括串联连接的分离器和过滤吸附塔,分离器内设有填料,过滤吸附塔中设有活性炭。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酸性气体中的H2S的脱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化炉连接有除氧水供给管路和蒸汽出气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承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济南承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198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ECVD辅助配件清洗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支撑腰部和髋部的一体式束腰带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