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护建筑超深基础梁托换节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1815.2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4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施臻;汪思满;赵明锋;朱振华;杨敏;杨大伟;吴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建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7/00 | 分类号: | E02D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护 建筑 基础 梁托换 节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领域保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建筑超深基础梁托换节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筑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市中心区域,越来越多的历史悠久老建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居住条件和使用要求,这些老建筑的整体性能随着时间的影响也渐渐降低了,因此对这些建筑的加固、大修、改造的要求越来越多。基础梁托换结构是一种常规的建筑加固形式,而基础梁托换结构加固形式在保护建筑上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新型基础梁托换节点广泛使用的同时,对于传统的基础加固在施工难度和施工风险上的控制也更加严格,施工工艺的复杂性,基础荷载转换及叠梁之间节点处理的矛盾冲突明显增多。
由于老建筑基础托换桩间距较大,所以基础托换梁设计的较深,施工中又较大的难度及安全隐患。因此保护建筑的超深基础梁托换节点处理在此类建筑工程领域中尤为重要,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施工技术难题。现有的处理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对老基础进行放坡开挖,增加临时支撑进行老基础加固;另一种是对老建筑下方的土体进行压密注浆加固。但是这两种处理方式存在如下缺点:1、放坡开挖势必扰动原有基础下方的土体,致使老建筑产生不利的沉降;基础梁一次性开挖过深,对老建筑的结构也会产生影响,且存在巨大的施工难度和施工风险。2、压密注浆也会扰动原有基础下方的土体,致使老建筑产生不利的沉降;况且压密注浆的成本大,对土体的承载力没有根本上加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建筑超深基础梁托换节点装置,以解决现有处理方式易致使老建筑产生不利的沉降,导致巨大的施工难度和施工风险等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保护建筑超深基础梁托换节点装置,包括基于地基土的具有保留砖柱的墙体,其中,所述保留砖柱基础的两侧具有夹墙梁,所述夹墙梁的下方具有穿墙梁,所述穿墙梁包括第一部分穿墙梁和第二部分穿墙梁,所述穿墙梁与所述夹墙梁部分搭接;所述第一部分穿墙梁设置用于穿墙的钢筋,所述第二部分穿墙梁设置用于穿墙的钢筋以及工字梁,并且所述第二部分穿墙梁钢筋的主筋和所述第一部分穿墙梁钢筋焊接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穿墙梁的工字梁和所述第二部分穿墙梁钢筋的上纵筋以及箍筋焊接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穿墙梁的连接节点处焊接设置地圈梁。
上述的一种保护建筑超深基础梁托换节点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部分穿墙梁钢筋的主筋和所述第一部分穿墙梁钢筋的主筋焊接连接。
上述的一种保护建筑超深基础梁托换节点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部分穿墙梁砼浇筑连接。
上述的一种保护建筑超深基础梁托换节点装置,其中,所述地圈梁砼浇筑连接。
上述的一种保护建筑超深基础梁托换节点装置,其中,所述地圈梁的下方具有工程桩。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降低超深基础梁分段施工在实际运用中的风险,避免一次性开挖过深、开挖范围过大对老建筑的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2)有效地减小原有基础下方土体承载力的影响,减少建筑物的沉降。
(3)施工中减少临时支撑的使用,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4)对原有建筑物没有破坏,对周边环境基本没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护建筑超深基础梁托换节点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护建筑超深基础梁托换节点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保护建筑超深基础梁托换节点装置,包括具有保留砖柱1的墙体,在保留砖柱1上还设置有剪力墙2,该墙体置于地基土3中。在保留砖柱1基础两侧设置有夹墙梁5,该夹墙梁5的下方设置有穿墙梁,该穿墙梁包括有第一部分穿墙梁4以及第二部分穿墙梁6,穿墙梁与夹墙梁5部分搭接。第一部分穿墙梁4设置有用于穿墙工作的钢筋,完成后对夹墙梁5进行钢筋和模板的施工。第二部分穿墙梁6设置有用于穿墙工作的钢筋以及工字梁,完成后对第二部分穿墙梁6进行钢筋和模板的施工,并且第二部分穿墙梁6钢筋的主筋和第一部分穿墙梁4钢筋通过焊接连接,第二部分穿墙梁6的工字梁和第二部分穿墙梁6钢筋的上纵筋以及箍筋通过焊接连接。在第二部分穿墙梁6的连接节点处还焊接设置有地圈梁7,并且地圈梁7进行钢筋和模板的施工。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所示。第二部分穿墙梁6钢筋的主筋和第一部分穿墙梁4钢筋的主筋通过焊接连接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建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建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18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