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砖混建筑支座整浇圈梁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1437.8 | 申请日: | 201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2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宋成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成美 |
主分类号: | E04C3/20 | 分类号: | E04C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4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支座 圈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民用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民用砖混建筑的节点圈梁。
背景技术
高层、多层建筑多采用框架式结构,钢筋混凝土多采用现浇工艺技术,但大量的民用建筑工程中仍然采用砖混结构;传统砖混结构的圈梁,通常设计施工在楼板的下方,其不足之处是:圈梁与楼板没有可靠拉结,建筑物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差;圈梁的施工需要搭建固定模板和拆除模板,产生人工费用和模板的损耗,增加建筑费用;绑扎圈梁钢筋、搭建固定模板、浇筑混凝土的作业位置距楼面均在2.5米以上,操作不方便,劳动强度大,各工种交叉作业多,占用时间长,空作业中危险性大,隐含很多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砖混建筑支座整浇圈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砖混建筑支座整浇圈梁,包括:砖砌墙体、凹形砖模、减长度预制楼板、预制楼板外露钢筋、圈梁钢筋架、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主体,其结构是:在所述砖砌墙体的顶端上部,构筑所述凹形砖模,所述减长度预制楼板在长度方向缩短减少尺寸,安装在所述凹形砖模之上,所述减长度预制楼板的板端与所述凹形砖模的内里竖向垂直面对齐,所述预制楼板外露钢筋与所述圈梁钢筋架绑扎固定,所述凹形砖模、减长度预制楼板、圈梁钢筋架与预制楼板外露钢筋绑扎固定后,即可向所述凹形砖模、所述减长度预制楼板形成的空间内现浇混凝土,经混凝土震荡均匀后形成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主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方案不需要搭设脚手架,改善了作业条件,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原材料的损失,由于用凹形砖模代替模板并随墙体一次砌成,取消了搭建固定模板和拆除模板的工序,避免了各工种的交叉作业,节省了施工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由于现浇的圈梁混凝土起到了锚固预制楼板的作用,使预制楼板在安装后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楼层的整体抗震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颈腰椎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砖砌墙体,2、凹形砖模,3、减长度预制楼板,4、预制楼板外露钢筋,5、圈梁钢筋架,6、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结合图1,砖混建筑支座整浇圈梁,包括:砖砌墙体1、凹形砖模2、减长度预制楼板3、预制楼板外露钢筋4、圈梁钢筋架5、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主体6,其结构是:在所述砖砌墙体1的顶端上部,构筑所述凹形砖模2,所述减长度预制楼板3在长度方向缩短减少尺寸,安装在所述凹形砖模2之上,所述减长度预制楼板3的板端与所述凹形砖模2的内里竖向垂直面对齐,所述预制楼板外露钢筋4与所述圈梁钢筋架5绑扎固定,所述凹形砖模2、减长度预制楼板3、圈梁钢筋架5与预制楼板外露钢筋4绑扎固定后,即可向所述凹形砖模2、所述减长度预制楼板3形成的空间内现浇混凝土,经混凝土震荡均匀后形成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主体6。
本技术方案不需要搭设脚手架,改善了作业条件,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原材料的损失,由于用凹形砖模代替模板并随墙体一次砌成,取消了搭建固定模板和拆除模板的工序,避免了各工种的交叉作业,节省了施工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由于现浇的圈梁混凝土起到了锚固预制楼板的作用,使预制楼板在安装后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楼层的整体抗震能力。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成美,未经宋成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14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