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差量送风结构的电动机转子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00783.4 | 申请日: | 2013-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1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 发明(设计)人: | 朱静;丁玉林;丁久斌;李文;王耀祖;李慧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世隆电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9/06 | 分类号: | H02K9/06;H02K1/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551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送风 结构 电动机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机转子。
背景技术
普通电动机的常规结构为外置定子,内置转子。电动机在运转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热量,该热量若不能及时排出将积累成害,直至影响电动机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电动机内置的转子两端分别设有开式叶片,与转子同电机轴旋转时产生的风起到驱热降温作用。但是,现有技术的电动机转子两端为对称结构,即两端的风叶叶片电机轴向长度尺寸相同、数量相同,旋转时产生的风速、风量一样,电动机内腔中因无气压差形不成空气对流,转子两端的风叶叶片只能作所及范围内的局部降温,不能将电动机内的热量外排,易造成电动机因过热而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在电动机内腔产生气压差形成空气对流,从而明显改善驱热降温效果的差量送风结构的电动机转子。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差量送风结构的电动机转子,它由电机轴、固定连接在电机轴上的电磁组件和固定连接在电磁组件两端开式叶片结构的左风叶、右风叶组成,所述左风叶、右风叶电机轴向截面尺寸相同,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右风叶相对于左风叶更靠近电动机中心轴线。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左风叶外边缘与电磁组件外边缘平齐。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右风叶内边缘与电磁组件内孔壁边缘平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电动机转子旋转时,左风叶的扫风半径大于右风叶,因此左风叶产生的风力值大于右风叶,左、右风叶因结构差异产生气压差形成空气对流,促成热交换和热量外排,使电动机内腔得到有效降温。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所示的差量送风结构的电动机转子,附图所示的差量送风结构的电动机转子,它由电机轴1、固定连接在电机轴1上的电磁组件3和固定连接在电磁组件3两端开式叶片结构的左风叶2、右风叶4组成,左风叶2、右风叶4电机轴向截面尺寸相同,右风叶4相对于左风叶2更靠近电动机中心轴线,本实施例中,左风叶2外边缘与电磁组件3外边缘平齐,右风叶4内边缘与电磁组件3内孔壁边缘平齐。
电动机转子旋转时,左风叶2的扫风半径大于右风叶4,因此左风叶2产生的风力值大于右风叶4,左、右风叶因结构差异产生气压差形成空气对流,促成热交换和热量外排,使电动机内腔得到有效降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世隆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世隆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07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