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提布辊转轴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0633.3 | 申请日: | 2013-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3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孙钰;黄坤民;胡晓奇;邱登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F16J15/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提布辊 转轴 密封 结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常温常压染色机中的一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提布辊转轴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的提布辊转轴密封结构一般由辊轴、轴座、唇形密封圈、端盖等组成。工作时,辊轴端盖与轴座通过螺纹连接,强行锁紧,依靠挤压多层唇形密封圈的方法,使多层唇形密封圈产生弹性变形达到密封的目的。这种密封结构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辊轴端盖与轴座强行锁紧时,要求辊轴端盖与轴座有较高的平行度和对轴心的垂直度,如果达不到要求,使多层唇形密封圈受挤压时各处受力不均,可能造成局部不能密封而产生泄漏;二是多层唇形密封圈受挤压变形降低了使用寿命,且不易拆装、维修;三是由于加工精度高和材料选择方面的原因,从而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提布辊转轴密封结构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提布辊转轴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接液盘、筒体与第二接液盘通过焊接组成接液腔,第一接液盘与筒体全焊,第二接液盘与筒体段焊,甩水盘通过第一接液盘和筒体上的安装孔与转轴紧配合成一体,形成第一道阻液结构。端盖、密封圈与第一接液盘通过螺栓形成密封结构,转轴与密封圈接触变形形成密封,防止少量染液向筒体外泄露。染液通过第二接液盘的开孔与甩水盘接触,甩水盘在转轴的带动下旋转,使染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向接液腔内壁,通过第二接液盘的下端段焊间隙流回筒体内。甩水盘为硅橡胶的双层或多层结构,通过紧配合与转轴成一体,使染液在甩水盘与转轴共同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甩向接液腔内壁,染液通过筒体内侧段焊的间隙流回筒体内。为防止少量染液向筒体外泄露,端盖、密封圈与接液盘通过螺栓形成密封结构,密封圈内径开特殊V形凹槽与转轴接触变形形成密封。
该结构的优点:一是密封方式简单,密封效果可靠;二是密封圈使用时要求的弹性变形程度较强迫式密封结构小,故密封圈不易老化;三是加工方式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易拆装、维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轴,2-螺栓,3-端盖,4-密封圈,5-第一接液盘,6-筒体,7-甩水盘,8-第二接液盘。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第一接液盘(5)、筒体(6)与第二接液盘(8)通过焊接组成接液腔,第一接液盘(5)与筒体(6)全焊,第二接液盘(8)与筒体(6)段焊,甩水盘(7)通过第一接液盘(5)和筒体(6)上的安装孔与转轴(1)紧配合成一体,形成第一道阻液结构。染液通过第二接液盘(8)的开孔与甩水盘(7)接触,甩水盘(7)在转轴(1)的带动下旋转,使染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向接液腔内壁,通过第二接液盘(8)的下端段焊间隙流回筒体内。为防止少量染液向筒体外泄露,端盖(3)、密封圈(4)与第一接液盘(5)通过螺栓(2)形成密封结构,密封圈(4)内径开特殊V形凹槽与转轴(1)接触变形形成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06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