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细下夹头杨氏模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0446.5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4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余伟;杜莉玮;王廷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4 | 分类号: | G01N3/14;G09B2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头 杨氏模 量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理实验仪器领域,涉及一种细下夹头杨氏模量仪。
背景技术
常用的杨氏模量仪的下夹头直径略小于平台上的第一圆孔的直径,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在增减砝码的过程中,下夹头晃动太厉害导致光杠杆后足从下夹头上表面滑落,使实验无法进行。但经常发生的情况是下夹头侧面与第一圆孔的孔壁很容易产生摩擦,增大了测量误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细下夹头杨氏模量仪,彻底解决了下夹头侧面与第一圆孔的孔壁产生摩擦的问题,提高了测量精度。
申请号为201210458496.8的发明专利很好地解决了在增减砝码的过程中杨氏模量仪的防晃动问题。本实用新型是在该专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细下夹头杨氏模量仪,包括细下夹头,螺钉和第一圆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细下夹头为圆环体形,内径即第二圆孔的直径略大于金属丝的直径,外径小于第一圆孔的直径1厘米左右,侧面设置有与第二圆孔垂直相通的螺孔,螺孔为全螺纹沉头螺钉螺孔,所述螺钉与螺孔适配并满足,旋紧螺钉时,螺钉可把穿过第二圆孔的金属丝与细下夹头完全固定在一起。
使用时,将金属丝的下端依次穿过第二圆孔和第一圆孔,在竖直方向上拉紧金属丝,调整细下夹头的位置,当其上侧面与平台上侧面平齐时,旋紧螺钉使金属丝与细下夹头完全固定在一起,再安装好杨氏模量仪的其它配件,将光杠杆的前两足放在平台的凹槽内,后足放在细下夹头的上侧面上,调整好仪器,即可开始实验。由于细下夹头的外径小于第一圆孔的直径1厘米左右,细下夹头的侧面不与第一圆孔的孔壁接触,彻底解决了下夹头侧面与第一圆孔的孔壁产生摩擦的问题,提高了测量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简单方便实用,实验效果明显、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常用杨氏模量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细下夹头杨氏模量仪切面示意图。
图中:1-底盘 2-砝码托盘 3-平台 4-下夹头 5-金属丝 6-立柱 7-上夹头 8-横梁 9-光杠杆21-第一圆孔 22-第二圆孔 23-细下夹头 24-螺钉25-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细下夹头杨氏模量仪,包括细下夹头23,螺钉24和第一圆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细下夹头23为圆环体形,内径即第二圆孔22的直径略大于金属丝5的直径,外径小于第一圆孔21的直径1厘米左右,侧面设置有与第二圆孔22垂直相通的螺孔25,螺孔25为全螺纹沉头螺钉螺孔,所述螺钉24与螺孔25适配并满足,旋紧螺钉24时,螺钉24可把穿过第二圆孔22的金属丝5与细下夹头23完全固定在一起。
使用时,将金属丝5的下端依次穿过第二圆孔22和第一圆孔21,在竖直方向上拉紧金属丝5,调整细下夹头23的位置,当其上侧面与平台3上侧面平齐时,旋紧螺钉24使金属丝5与细下夹头23完全固定在一起,再安装好杨氏模量仪的其它配件,将光杠杆9的前两足放在平台3的凹槽内,后足放在细下夹头23的上侧面上,调整好仪器,即可开始实验。由于细下夹头23的外径小于第一圆孔21的直径1厘米左右,细下夹头23的侧面不与第一圆孔的孔壁接触,彻底解决了下夹头侧面与第一圆孔的孔壁产生摩擦的问题,提高了测量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04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肝病用手术拉钩
- 下一篇:基于时序控制的自动采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