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土岩场地拉压复合型锚拉支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00376.3 | 申请日: | 2013-0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2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 发明(设计)人: | 林余辉;彭明祥;廖海;刘创;董波;史宇;康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7/20;E02D5/7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场地 复合型 支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用支护结构,特别是一种土岩场地拉压复合型锚拉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需要对坡体进行支护处理,以防止坡体垮塌对建筑工程或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土岩(上土下岩)组合场地,常用的支护结构为锚拉排桩支护结构,这种结构是在坡底设置支护排桩,然后通过锚杆将其固定在坡体的一侧,防止坡体垮塌。其中所使用的锚杆均为单一承载式锚杆,对地质条件单一的坡体支护时效果较理想,而对于复杂的坡体则支护力表现则相对较弱。其原因主要是在锚杆受荷后,杆体即处于受拉状态,因围绕杆体各段的土岩体弹性特征不一致,在锚杆受荷时则不能将荷载均匀分布在杆体上,会出现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或重新分配。在多数情况下,随着锚杆荷载的增大,在荷载传至杆体的最远端之前,锚杆即会发生粘结效应逐渐弱化或脱开的现象。这种现象一旦发生后,则会导致锚杆摩阻力降低,从而大大降低支护结构对地层强度的利用率,而为了向支护桩提供更强的拉力以防止坡体垮塌,则需要布置更多、更长的锚杆,增加了杆筋用量,从而也增加了工程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锚拉支护结构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岩场地拉压复合型锚杆支护结构,不仅可以对坡体提供较高的摩阻力,而且可分充利用土层和岩体的固有特性,大幅减少杆筋用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它是在坡底部垂直设置有支护桩,支护桩上设有锚杆孔,锚杆孔中分别设有压力分散型锚杆、拉力分散型锚杆及拉压组合型锚杆,其中压力分散型锚杆分别设有数个单元的自由段和锚固段,拉力分散型锚杆分别设有数个单元的自由段和锚固段,而拉压组合型锚杆的一段为拉力分散型锚杆,另一段为压力分散型锚杆。本实用新型中,压力分散型锚杆可充分利用土体注浆后的抗压力来提供更强的抗拔力,拉力分散型锚杆则可充分利用岩体锚固体的侧阻力来提供更强的摩阻力,提升了对支护桩的拉力作用,减少了单一承载锚杆的使用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分充利用土层和岩体的固有特性来对支护体提供更强的支护力,减少了杆筋的使用量,节约了工程成本,施工方便,效果显著,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代码说明:1-支护桩;2-压力分散型锚杆;3-拉压复合型锚杆;4-拉力分散型锚杆;5-坡底;6-坡顶;7-岩石层;8-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它是在坡底(5)部垂直设置有支护桩(1),支护桩上设有锚杆孔,锚杆孔中分别设有压力分散型锚杆(2)、拉力分散型锚杆(4)及拉压复合型锚杆(3)。本实施例中的压力分散型锚杆(2)是由土层提供抗拔力的,设有4个单元的自由段和锚固段,而拉力分散型锚杆(4)是由岩石层提供摩阻力的,设有4个单元的自由段和锚固段,拉压复合型锚杆的右段是由岩石层(7)提供摩阻力的,设有2个单元的拉力分散型锚杆,另一段则是由土层(8)提供抗拔力,设有2个单元的压力分散型锚杆,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锚杆的长度及土岩场地的分布情况分别增加或减少自由段和锚固段的单元数量。本实用新型中,压力分散型锚杆可充分利用土体注浆后的抗压力来提供更强的抗拔力,拉力分散型锚杆则可充分利用岩体锚固体的侧阻力来提供更强的摩阻力,提升了对支护桩的拉力作用,对土岩场地的坡体具有较强的支护力,减少了单一承载锚杆的使用量,从而可节约工程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03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冲挖槽机切刀
- 下一篇:前密后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