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和水质保持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756091.7 | 申请日: | 2013-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9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 发明(设计)人: | 孙井梅;杨晓杰;李檬;吴卿;席兆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宏祥 |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水体 生态 修复 水质 保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城市河道水污染治理的,特别涉及一种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和水质保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河道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的生存,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是城市的生命之源。城市河道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塑造城市景观,提供给居民更好的生活空间,并能促进投资,推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城市的总体进步。可见,城市河道在城市的发展、建设及生态环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河道污染也在逐步加剧,并且由于长期疏于管理,河道脏、乱、黑、臭等现象普遍存在,这都严重束缚了城市的发展,破坏了城市环境,对水生动植物的生存也构成了威胁。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已迫在眉睫。
目前,河道生态治理技术已有较多的组合形式,如胡孟春(CN102491586A)设计了一套包括漂浮式风光电能供给设施、漂浮式曝气生物滤池、絮凝剂喷洒剂在内的黑臭河道水的净化处理设施,该方法综合利用絮凝、过滤、微生物处理等工艺,处理净化黑臭河道的水质。庞鹏远(CN201099644Y)的设计中涉及一种漂浮式太阳能曝气系统,能方便的向水中充氧,解决了曝气能耗高等问题,可用于较大面积的河湖等地方。王国祥等(CN101544424A)设计了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组合式生态浮床装置,该生态浮床有八个功能分区,可种植多重植物,不仅能较好的去除水中氮磷等污染物,还有一定的美化作用。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局限和不足:主要针对于含工业废水的黑臭水体,应用范围窄;生物滤池工艺应用于河道中不便于控制进水流速、反洗等操作,有碍于河道行洪功能;简单向河道内曝气充氧,效果不是很明显,见效慢,也不利于河道美观;植物根系上聚集的微生物种类不够丰富,数量也不够大,所以对污染较严重的河道处理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城市河道的生态处理方面缺乏一种治理效果全面、应用范围广并且易于操作的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河道受污染水体的水质净化与恢复、改善水体水质、逐步恢复水体自净能力、治理效果全面、易于操作的一种太阳能曝气增氧-植物床载带生物膜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和水质保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通过太阳能电池板(1)、支撑连接装置(3)、气泵(4)、曝气管(7)和布气管(8)构成曝气增氧系统;将太阳能不断转化为电能,用于曝气机的曝气增氧,使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能够满足植物、微生物的呼吸、降解作用,维持水中的溶解氧水平;
(2)通过强浮力载体(5)与挺水植物(2)构成生态浮床系统;挺水植物利用植物根系的筛滤、吸收和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并富集和转化重金属;
所述挺水植物的栽种密度为2~10株/m2;
所述强浮力载体(5)的直径为河道断面宽度的1/5~1/4,但一般最大不超过2米;
(3)通过填料(6)连接成串,均匀悬挂于强浮力载体(5)的下面,构成填料系统;微生物菌群、浮游植物、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附着、寄居在填料表面,构建具有高效快速净化污染物的生物膜,以主要去除河道水体中的COD;填料上特别培养好氧反硝化菌,可在水体溶解氧较高的条件下完成脱氮过程,有效降低水中总氮浓度;通过填料与植物结合的使用,植物根系的分泌物能够强化填料的生化降解作用;
所述填料(6)连接成串的长度在充分考虑填料所受浮力的情况下,为河道水深的1/3~1/2,但一般不超过1.2米,填料串上相邻填料的间距为5~8cm;
所述填料(6)连接成串的密度为40~60串/m2。
(4)将太阳能曝气增氧系统和生态浮床、填料结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体式装置,以简化工艺,并提高水体生态修复的效果。
所述步骤(2)去除的水中的污染物质为氮、磷或者有机碳营养元素。
所述步骤(2)的挺水植物为具有良好水体净化效果及景观效果的挺水植物,为黄花鸢尾、美人蕉、芦苇、水葱或者香蒲;黄花鸢尾可以抑制藻类爆发、去除水中溶解性氮、磷,改善水体透明度,抑制pH值增加等;美人蕉对固体物质、胶体物质及NH4+-N有一定的沉降、拦截和吸附作用;芦苇、水葱和香蒲对氮磷营养物质也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所述步骤(3)填料(6)也可以选择组合填料,该填料是以硬质的纤维丝为骨架,以丝状纤维作为骨架中空部位的填充物,质量轻、组装方便、挂膜面积大,以利于治理污染情况比较严重的河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560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