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闸井中气体监测装置及其维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56027.9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73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赵骏;李庆奇;沈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闸井中 气体 监测 装置 及其 维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监测,特别涉及闸井中气体监测装置及其维护方法。
背景技术
燃气闸井内的管道及阀门因道路施工、地面沉降、腐蚀老化等因素,会存 在燃气泄漏的安全隐患。一旦燃气从闸井泄漏,会威胁到下井作业人员的生命 安全,甚至引起管网爆炸的恶性事故。
为了消除上述隐患,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如下监控方式:在闸井内设置可 燃气体探测器及远传终端,远传终端以无线通讯方式将信号发送至远端服务 器,实现远程实时监控。所述气体探测器及远传终端是固定在井壁,并将天线 设置到井口,或者将智能终端和天线设置在井口,气体探测器设置在下方。这 种安装方式具有不足,如:
1、若将探测器及远传终端设置在井内的井壁上,而当需要维护探测器或 附属模块时,需要工程人员下到闸井里面,而一旦燃气泄漏会造成严重的伤亡 事故,不安全;
2、若将探测器和远传终端设置在井口,本来狭窄的井口会变得更加拥挤, 严重影响工作人员正常下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易维护的 闸井中气体监测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闸井中气体监测装置,所述气体监测装置包括探测器及其附属模块、 天线;所述闸井的井盖设有开口;所述气体监测装置进一步包括:
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固定在所述闸井的井壁上;所述转动座上具有转动 轴;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转动座上;
转动臂,所述转动臂为弯曲结构,一端固定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探测器 及其附属模块设置在所述转动臂上。
根据上述的气体监测装置,可选地,所述转动臂的弯曲程度与所述转动座 下方的井壁的走向一致。
根据上述的气体监测装置,优选地,所述转动座到地面的距离小于0.8m。
根据上述的气体监测装置,可选地,所述附属模块是数据采集模块、无线 通讯模块、储能模块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上述的气体监测装置,可选地,所述气体监测装置进一步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转动座下方的闸井井壁上,用于固定所述 转动臂。
根据上述的气体监测装置,可选地,所述转动臂上设置钩或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安全的闸井中气体监测装置的维护方法。该发明目的 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上述的气体监测装置的维护方法,所述维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打开闸井井盖;
(A2)正向旋转所述转动臂,使得转动座下方的探测器及其附属模块向上转 动;工程人员维护所述气体监测装置;
(A3)反向旋转所述转动臂,使得所述探测器及其附属模块向下转动,转回 到所述转动座下方,所述闸井井盖回位。
根据上述的维护方法,可选地,步骤(A2)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工程人员扳动所述转动臂旋转,或者利用杆固定所述转动臂,并由杆驱动 转动臂的转动。
根据上述的维护方法,可选地,在步骤(A3)中,转回的转动臂固定在设置 在转动座下方的闸井井壁上的固定座上。
根据上述的维护方法,优选地,所述固定座固定转动臂的方式为:磁铁吸 附方式或卡入方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根据现有闸井井口细、下部粗的设计,创造性地设置了转动座、转动臂, 探测器及附属模块(如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储能模块等)安装在所述 转动臂上;工作时,探测器及附属模块处于井口下方较粗部分的井壁边,不影 响其他下井人员的通行;需要维护时,旋转转动臂,使得探测器及附属模块转 动到井口或其附近,无需下井维护,安全、方便。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气体监测装置工作时的结构简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气体监测装置维护时的结构简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气体监测装置的维护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560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