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性校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52840.9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3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雷梅;刘亚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嘉钰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18/00 | 分类号: | G01D18/00;G01D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性 校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校准方法,属于测量系统、测量仪表等需要直线校准时的一种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使用直流电源模块时,通常对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等的精度要求非常严格,但由于电源内部无数个电子元器件个体之间的差异,使得额定输出的电压、电流等值与其实际输出值之间具有很大差异,硬件一致性较差,达不到使用中最终要求输出和检测的精度指标。因此,生产中常常需要对电源模块的电压、电流、温度、功率等额定输出值和实际输出值进行精度较高的校准工作。
根据复杂度和精度要求各不相同,校准方法也各不相同。就直流电源模块而言,通常采用简单易行的方法,例如,通常情况下认为电源工作中所用到的采样电路和运算放大电路是线性的,默认各模块的实际输出值满足直线的基本函数关系y=kx+b,并采样两组值代入该函数中,即可确定该函数的斜率k和截距b,从而确定唯一直线;但使用此方法校准后,由于实际应用中元器件的关系,并非理想的线性,往往有很多曲线特征的情况,导致各个量在某些情况下又产生了偏差。
针对上述曲线特征的情况,人们提出了采用复杂的算法,采集较多的样点来拟合该模块的特定曲线方程,虽然该做法精度提高了,但是算法难度大,而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采样较多的点,影响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校准方法,该方法简单实用,且提高了最终点各个实际输出值的精度,降低了控制运算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线性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择待校准系统的一组采样数据,并将该组待校准采样数据的额定输出值和实际输出值作为二维直角坐标系的x值和y值标记在二维直角坐标中,形成一组二维坐标点;
步骤2,以这组二维坐标点两端的两个点确定一条初始直线;
步骤3,计算除两端的两个点以外的其他所有二维坐标点到所述初始直线的距离,选择距离最大的点,将所述初始直线向该点平移二分之一的距离,得到第二条直线;
步骤4,计算这组二维坐标点的每个点到第二条直线的距离,并选择距离最小的点,以该距离最小的点以及第二条直线与y轴的交点确定第三条直线;
步骤5,选出与第三条直线间的距离大于预设的误差阈值的二维坐标点,并分别将其x坐标代入第三条直线,得到一组与所选出的二维坐标点一一对应的新的y值;对于第三条直线上方/下方的二维坐标点,将其所对应的新的y值加上/减去一固定值,得到该二维坐标点校准完成的数据;其他距离小于或者等于误差阈值的二维坐标点,将其x坐标代入第三条直线,得到一组与所选出的二维坐标点一一对应的新的y值,得到该二维坐标点校准完成的数据。
优选的,所述固定值为除去到第三条直线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误差阈值的其他所有点到第三条直线的距离的平均值。
优选的,所述固定值为到第三条直线的距离大于预设误差阈值的任意一点到第三条直线距离的二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固定值为第一次采样数据算得的除去到第三条直线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误差阈值的其他所有点到第三条直线的距离的平均值。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在校准时遇到曲线特征情况下,直接采用通用的直线方式来逼近额定输出值,解决了实际中数值常出现上凸或下凹的曲线特性,提高了实际输出值的精度,降低了控制运算难度,同时便于理解和实现;该方法原理简单且普适性较高,适用于所有理论上呈线性变换的数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组采样数据额定输出值与实际输出值构成的二维坐标系图。
其中:X轴代表额定输出值,Y轴代表实际输出值,(x1,y1)、(x2,y2)、(x3,y3)、(x4,y4)、(x5,y5)、(x6,y6)为六个采样数据点,(0,b)为直线Ⅱ与Y轴的交点,Ⅰ、Ⅱ、Ⅲ为三条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为了说明方便,本发明中使用直流电源模块的电流量来进行具体阐述,其他类似的需要直线修正的仪表,例如称台的重量、交流电源模块的各检测量、温度仪表等电子仪表,都可以使用本发明所阐述的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嘉钰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嘉钰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528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
- 下一篇:变品质因数和变波长高灵敏度微观探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