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菝葜或其同属植物中提取纯化绿原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52257.8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9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周艳林;邹节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9/732 | 分类号: | C07C69/732;C07C67/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提取 纯化 绿原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菝葜或其同属植物中提取纯化绿原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菝葜为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的干燥根茎,主要分布于我国甘肃南部、四川、湖南、贵州、广西北部,云南西部至西北部、西藏波密地区,生于海拔800~2900米的山坡林下或灌丛中。又名金刚藤,为传统中药,《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藏菝葜具有祛风利湿,解毒散瘀的功效,用于筋骨酸痛、小便淋漓、带下量多、疔疮痈肿。中医临床除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外,还用于治疗肿瘤,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菝葜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较多,至今已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80余种化合物,其中以、甾体皂苷类、黄酮类为主,另外还含有有机酸类、酚及其苷类、植物甾醇类、木脂素类、萜类、挥发油类等成分,其中菝葜中含有的绿原酸属于有机酸类。
绿原酸,英文名:Chlorogenic acid,别名:氯原酸、咖啡鞣酸,半水合物为针状结晶(水)。110℃变为无水化合物,熔点208℃。25℃水中溶解度为4%,热水中溶解度更大,易溶于乙醇及丙酮,极微溶于乙酸乙酯,难溶于三氯甲烷、乙醚、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绿原酸是植物体有氧呼吸代谢的产物中经莽草酸途径产生的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它是一种由咖啡酸与奎尼酸缩合而成的缩酚酸,化学名3-O-咖啡酰尼酸,是许多中药材以及水果蔬菜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心血管保护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紫外及抗辐射作用、抗诱变及抗癌作用、抗菌作用、抗病毒作用、降脂降糖作用、免疫调节作用等。在医药、化工和食品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卫生部《药品标准》收录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中成药170种,均含有绿原酸且为主要成分。绿原酸等多酚类物质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被广泛用于保健行业,添加了绿原酸的保健药品具有清热解毒、养颜润肤等特点。此外绿原酸还是重要的化学试剂,在生化分析和化学工业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发明首次以菝葜作为提取绿原酸的原料,使菝葜的药用成分得到充分利用,通过简便的工艺纯化技术,得到纯度高达98.0%的绿原酸。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从菝葜或其同属植物中提取纯化绿原酸的方法,目的在于使菝葜或其同属植物的药用成分得到充分的利用。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药材前处理;
(2)采用体积百分比为0~60%的乙醇溶液超声或回流提取,回收乙醇,得到无醇味的水提取液;
(3)水提取液滤过,滤过液通过聚苯乙烯型大孔吸附树脂,梯度洗脱;
(4)洗脱液回收溶剂后,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回收乙酸乙酯,放置析出晶体,重结晶,得高纯度的绿原酸。
本发明的第一优选技术方案为:药材前处理步骤包括取菝葜或其同属植物的根或叶,粉碎,过2号筛。
本发明的第二优选技术方案为:在步骤(2)中,当采用超声提取时,体积百分比为0~60%的乙醇溶液的用量为药材重量5~10倍,优选8倍在室温下进行,功率为200~250W,超声频率为40kHz,处理时间为20~40分钟优选30分钟。
本发明的第三优选技术方案为:在步骤(2)中,当采用回流提取时,回流次数为1~3次,每次0.5~2h。
本发明的第四优选技术方案为:在步骤(3)中,聚苯乙烯型大孔吸附树脂与药材量的重量比为1:2~1:11,吸附树脂粒径为0.1~1.25mm。
本发明的第五优选技术方案为:在步骤(3)中,所述的水提取液滤过后重量与药材量的重量比为4:1~1:1。
本发明的第六优选技术方案为:在步骤(3),所述的梯度洗脱步骤包括依次用2~4倍柱体积的水洗脱、2~4倍柱体积的10%的乙醇洗脱、2~4倍柱体积的20%的乙醇洗脱、2~4倍柱体积的30%的乙醇洗脱。
本发明的第七优选技术方案为:在步骤(4)中,采用与回收乙醇后洗脱液等量的乙酸乙酯萃取2~3次。
本发明的第八优选技术方案为:在步骤(4)中,所述的重结晶为采用50%的乙醇溶液重结晶,从菝葜及其同属植物中提取的绿原酸得率为0.04%~0.06%,分离纯化所得的绿原酸具有如下结构式:
结构鉴定:通过1H-NMR、13C-NMR和ESI-MS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与文献报道值基本一致,故确定为绿原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522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陶瓷窑炉燃烧器及其烧嘴
- 下一篇:高杆线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