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接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751622.3 | 申请日: | 2013-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41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楠;赵斌元;赖奕坚;周洁;王垒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22F1/02;H01H1/02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青 |
| 地址: | 法国吕埃***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制备电接触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将含金属前驱体、生物质衍生碳质中间相和还原剂溶解在醇类溶剂中配置为醇溶液;
(2)将含金属前驱体、生物质衍生碳质中间相和还原剂溶解在醇类溶剂中配置为醇溶液混合均匀,充分反应;
(3)通过离心、干燥来收集步骤(2)中反应得到的表面包覆有生物质衍生碳质中间相膜层的复合微纳米金属粉;
(4)将步骤(3)所得的复合微纳米金属粉在非氧化性气氛下热处理,使生物质衍生碳质中间相膜层转变为含金刚石相或类金刚石相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电接触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步骤(4)所得的含金刚石相或类金刚石相薄膜的复合微纳米金属粉补充常规组分,以及进行常规触点材料制备工序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电接触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可包括以下步骤:
(2a)将还原剂的醇溶液加入到生物质衍生碳质中间相的醇溶液中;
(2b)将含金属前驱体的醇溶液加入到步骤(2)中所得的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充分反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电接触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可包括恒温搅拌或超声辅助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电接触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b)中可加入催化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电接触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金属前驱体选自含银、铂、金、铜的前驱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电接触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类溶剂选自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正戊醇、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或其水合体系。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电接触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剂选自甲醛、乙二醛、乙二胺、葡萄糖、酒石酸钾钠、柠檬酸钠、水合肼、维生素C、硼氢化钠或抗坏血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电接触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氧化性气氛选自纯氢气、含氢混合气或氨气。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电接触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选自铁盐、钴盐和镍盐。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电接触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银前驱体为硝酸银,其在醇溶液中的浓度为0.001~0.1g/ml,所述还原剂的醇溶液中还原剂的浓度为0.001~0.12g/ml,所述生物质衍生碳质中间相的醇溶液中生物质衍生碳质中间相的浓度为0.001~0.1g/ml。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电接触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银前驱体:还原剂:生物质衍生碳质中间相的质量比为1:1~1.2:0.016~1.5。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电接触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反应温度为20~100℃,反应时间为10分钟到24小时。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电接触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的热处理温度为500~1000℃,热处理时间为1小时到10小时。
15.一种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电接触材料。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接触材料,其中,均匀弥散分布有金刚石或类金刚石膜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接触材料,其中,复合微纳米金属粉平均粒径为1~5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未经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5162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削刀具磨损状态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三维形状造型物的制造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