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烯酸酯胶带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51466.0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1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金闯;梁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02 | 分类号: | C09J7/02;C09J133/04;C09J11/06;C09J11/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王健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烯酸酯 胶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酸酯胶带,属于胶粘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现在从普通的台式电脑,到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科技创新突飞猛进。电子产品携带越来越轻便化,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这样导致集成度越来越高。这样导致体积在缩小,功能变强大,直接导致电子元器件的散热要求越来越高。而以前采用的风扇式散热,由于体积大,会产生噪音等问题,逐渐被市场淘汰。进而产生了其它的散热材料,如铜箔、铝箔类散热,但是由于资源有限,而且价格昂贵,散热效果也没有想象中的好,慢慢的,都在寻找新的高效的散热材料。其次,由于电子产品的多样性,现有的产品往往需要定制,从而难适用具体的使用场合且限制了其应用的推广;因此,如果设计一种针对电子产品特点的具有高性能丙烯酸酯胶带,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丙烯酸酯胶带,该丙烯酸酯胶带在长度和厚度方向大大提高了导热性,且克服了长时间导热时大大降低粘接层的粘度的技术缺陷,能长时间保持与电子器件的接触强度的粘贴强度,实现了散热性能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胶带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丙烯酸酯胶带,包括一厚度为0.004mm~0.025mmPET薄膜,此PET薄膜上表面镀覆有一铝箔层,PET薄膜下表面涂覆有导热胶粘层,一隔离纸贴覆于导热胶粘层另一表面,所述导热胶粘层由以下重量份组分混合后烘烤获得:
丙烯酸酯胶粘剂 100,
石墨粉 55~100,
交联剂 0.2~0.5,
甲苯 70~135,
乙酸乙酯 50~85,
丁酮 50~70,
偶联剂 0.4~0.6;
所述交联剂自以下通式( Ⅰ)的化合物,
(Ⅰ);
式中,R1、R2、R3各自独立地代表碳原子数为3~8的酮的碳链上去除一个氢原子后的残基,M代表Fe 或Al;
所述PET薄膜、导热胶粘层和铝箔层的厚度比为10:28:5;
所述石墨粉直径为4.8~5微米。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丙烯酸酯胶带,其在长度和厚度方向大大提高了导热性,且克服了长时间导热时大大降低低粘接层的粘度的技术缺陷,能长时间保持与电子器件的接触强度的粘贴强度,实现了散热性能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胶带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丙烯酸酯胶带的配方中添加特定的交联剂,克服了长时间导热时大大降低低粘接层的粘度的技术缺陷,能长时间保持与电子器件的接触强度的粘贴强度,实现了散热性能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胶带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采用三种特定含量的组分作为溶剂,有效避免了石墨颗粒在后续工艺丙烯酸酯胶粘体系中团聚现象,从而有利于长度和厚度方向导热同步提高;
4、本发明根据其配方特定,采用直径为4.8~5微米的石墨和厚度比为10:28:5依次叠加的PET薄膜、导热胶粘层和铝箔层的导热贴膜,在兼顾现有贴膜性能同时,更有利于电子器件的热量分散和传输,从而进一步避免了胶带局部热量的集中,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丙烯酸酯胶带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PET薄膜;2、铝箔层;3、导热胶粘层;4、隔离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种丙烯酸酯胶带,如图1所示,包括一厚度为0.004mm~0.025mmPET薄膜,此PET薄膜上表面镀覆有一铝箔层,PET薄膜下表面涂覆有导热胶粘层,一隔离纸贴覆于导热胶粘层另一表面,所述导热胶粘层由以下重量份组分混合后烘烤获得:
丙烯酸酯胶粘剂 100,
石墨粉 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514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