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蚜茧蜂自动持续释放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50135.5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4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龙;文静;张升;战玉;吴健卓;李智勇;陈风雷;李家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龙 |
主分类号: | A01M99/00 | 分类号: | A01M99/00;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550025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蚜茧蜂 自动 持续 释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害虫生物防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蚜茧蜂自动持续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蚜茧蜂是蚜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自然界具有跟随性、滞后性,因此防治暴发性烟蚜仍需采取人工繁育释放蚜茧蜂。
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处理,(1)在烟田中建设小棚,每个小棚放置30个盆钵,需要土地面积10平方米,搭建小棚费工费时,成本高,管理困难,不能自动持续地出蜂,又难于控制和记数,装置也不便回收,如果小面积田块采用更不经济,加之密封不严,常有蚜虫侵入烟田;(2)收蜂袋释放成蜂法,靠人工收蜂或吸蜂器收蜂运送到烟地释放,靠人工收蜂或吸蜂器收蜂死亡率高,一次收蜂不能满足大面积烟田释放需求,由于成蜂寿命短,成蜂运输过程中也会再出现大量死亡,即使存活下来,产卵寄生率也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蚜茧蜂自动持续释放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蚜茧蜂自动持续释放装置,包括支撑架、设于支撑架上的释放孔、套设于释放孔上的固定圈、固定于支撑架上的纱网和设于释放孔顶面的纱网,所述纱网与支撑架通过细绳固定,所述纱网与释放孔之间通过固定圈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纱网的网孔为60目。
进一步的:所述纱网的网孔为40目。
进一步的:所述释放孔与固定圈套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下设有底盘。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利用塑料或金属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使用本发明装置,蚜茧蜂连续不断地从僵蚜中羽化,自动进入烟地寻找烟蚜进行寄生,可提高寄生率达90%~100%,并可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自动持续地起到防控作用,减少或不使用农药达到防控烟蚜和蚜传病毒病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蚜茧蜂自动持续释放装置,包括支撑架2、设于支撑架2上的释放孔3、套设于释放孔3上的固定圈6、固定于支撑架2上的纱网41和设于释放孔3的顶面的纱网42,纱网41与支撑架2通过细绳5固定,纱网42与释放孔3之间通过固定圈6固定。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和纱网41围成一个上部小于下部的圆柱状。
其中:纱网41的网孔为60目,防止蚜虫逃跑和害虫侵入。
其中:纱网42的网孔为40目,保证蚜茧蜂能顺利释放。
其中:释放孔3与固定圈6套合连接,显然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只要能固定纱网42即可。
其中:支撑架2下设有底盘1。
其中:支撑架2利用塑料或金属制成。
本装置用于繁育僵蚜,将带有僵蚜的盆钵烟苗放入烟地,每个盆钵大约有僵蚜2000个,每亩烟田2钵,每个盆钵罩上设计的自动持续出蜂的圆形网罩装置,只要有蚜茧蜂从僵蚜中羽化,就会自动飞出,进入烟地,寄生新发生的烟蚜,可以持续不断的起到防控作用,同时网罩内的蚜虫被隔离不能进入烟地;也可以抽查一个盆钵内羽化的蚜茧蜂数量,为进一步总结释放量和防控效果提供依据;如果第2次放蜂只需按时更换盆钵即可。
本实施例可以网罩盆钵繁育僵蚜的烟苗。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蚜茧蜂自动持续释放装置,包括支撑架2和设于支撑架2上的释放孔3,支撑架2上固定有纱网41,释放孔3的顶面设有纱网42,纱网41与支撑架2通过细绳5固定,纱网42与释放孔3之间通过固定圈6固定。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和纱网41形成一个四棱锥状。
其中:纱网41的网孔为60目,防止蚜虫逃跑和害虫侵入。
其中:纱网42的网孔为40目,保证蚜茧蜂能顺利释放。
其中:释放孔3与固定圈6套合连接,显然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只要能固定纱网42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龙,未经陈文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501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