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假乌药块根的红外鉴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49397.X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0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童晓青;刘本同;钱华;秦玉川;王衍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3563 | 分类号: | G01N21/3563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 代理人: | 杨显俭 |
地址: | 310023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假 乌药 块根 红外 鉴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假乌药块根的鉴定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真假乌药块根的红外鉴定方法,即利用红外光谱仪作为检测手段的真假乌药块根鉴定方法,属于一种快速、绿色的中药真假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乌药是我国特色的林源药材,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胸径4厘米,树皮灰褐色,根有纺锤状或结节状膨胀,为药用部位。乌药又名鳑毗树、铜钱树、天台乌药、白背树、鲫鱼姜、细叶樟、土木香,在我国江南各省均有分布,具有治风气攻疰四肢,骨节疼痛,遍身顽麻,头目旋晕;瘫痪,语言蹇涩,筋脉拘挛;脚气步履艰难,脚膝软弱;妇人血风,老人冷气,上攻胸臆,两胁刺痛,心腹膨胀,吐泻肠呜等功效。由于乌药以野生为主,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以乌药直根替代乌药块根的饮片,以假充真。而乌药直根,特别是生长时间较长的乌药直根,其直径较大,形态、气味、切片的纹理均和乌药块根极为相似,鉴定极难,现在通常采用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来确定有效物质的含量,从而来确定乌药切片的真伪,鉴定步骤十分复杂,操作极其繁琐,且存在有机溶剂污染环境的弊端。
现在也有其他鉴别乌药块根的方法,如公开日为2011年12月21日,公开号为CN102288722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乌药的增荧光薄层鉴别方法,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a、分别取乌药药材和乌药对照药材粉末0.3克,加甲醇4毫升,超声处理1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b、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4微升,分别点于同一GF254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8:2:0.2的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c、薄层板上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作为荧光增强剂,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d、置365nm紫外灯下检视,乌药供试品色谱在与乌药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该乌药的增荧光薄层鉴别方法的工艺较为繁琐,精确度不高,难以达到快速、绿色、准确的鉴别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乌药块根饮片肉眼和显微镜鉴定困难,色谱法鉴定成本高、程序复杂、且会造成有机溶剂对环境污染等缺点,而提供一种简单、绿色、成本低的真假乌药块根的红外鉴定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真假乌药块根的红外鉴定方法的特点在于:该红外鉴定方法依次由以下步骤组成:
(1)将乌药块根样品于60℃温度干燥至恒重;此步骤是为了去除乌药块根样品中的水份,因为水份对红外光谱数据的准确性影响较大,所以乌药块根样品处理时,一定要先把水份去除干净。
(2)将干燥后的乌药块根样品粉碎,过100目筛,取粉碎后的乌药块根样品与光谱纯溴化钾按重量比1∶100混合,于红外灯下,在玛瑙研钵内研磨,混合均匀,压片,得压片样品;此步骤先将乌药块根样品粉碎至100目的细度,再与光谱纯的溴化钾按照重量比1∶100的比例混合,在红外灯下,研磨混合压片,在红外灯的照射下进行研磨,也是避免样品研磨过程中吸收水份,玛瑙研钵是为了防止出现其它材质研磨过程中产生碎屑而对红外光谱数据产生影响的情况。
(3)将压片样品放入傅立叶红外光谱仪中,在分辨率为1cm??1,扫描波长范围为400-4000cm-1的条件下,扫描32次,获得平均红外光谱图;此步骤为压片后的红外光谱检测步骤,采用1cm??1的分辨率,一般检测只需要采用4cm??1的分辨率,但在本发明的真假鉴定中,因真品和伪品的差异较小,可能相近的波长间就会有较大的差异,所以采用1cm??1的分辨率,可以更为准确的鉴定出差异,样品扫描32次,取平均值,获得平均红外光谱图,尽量减少机器误差,提高鉴别的精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93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