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道路方向引导和防眩功能的隔离栏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747825.5 | 申请日: | 2013-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6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徐良杰;余金林;金小莹;应聃;杜志刚;刘启远;秦亚晓;张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F15/02 | 分类号: | E01F15/02;E01F7/06;E01F9/015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琳萍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道路 方向 引导 功能 隔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离栏,尤其涉及一种具道路方向引导和防眩功能的隔离栏。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机动车辆保有量的快速增加,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其中交通附属设施缺失或者失效、道路线形不完善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它们主要表现为:行人随意过街,机动车辆肆意掉头和逆向行驶等违章现象常发;夜间照明系统亮度不够,驾驶员获取的视觉新信息不足,容易导致驾驶员对方向和车距的判断失误;对象车道车辆远光灯发出强烈的光线极易诱发眩目现象;弯道处线形的变化不足容易引起驾驶员的注意从而导致判断操作失误。
现有技术中,道路上主要通过增加隔离设施来改善交通和路面环境,主要包括隔离栏、中央绿化带和护栏。城市道路中最常见的是在道路中央设计高度为1.2m左右具有一定防倒能力的隔离栏,可以有效地防止行人随意过街、车辆肆意掉头、借用对向车道行驶等现象的发生,减少人车冲突,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传统的道路中央隔离栏无法有效改善因对象车道车辆远光灯发出强烈的光线所产生的眩目感,且在弯道处对驾驶员也没有引导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中央隔离栏无法有效改善因对象车道车辆远光灯发出强烈的光线所产生的眩目感,且在弯道处对驾驶员也没有引导作用的缺陷,提供一种同时具有具道路方向引导和防眩功能的隔离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具道路方向引导和防眩功能的隔离栏,包括上下两个部分,隔离栏上部包括多个立柱,立柱之间设有防眩杆;隔离栏下部设有双向引导标志,分别引导隔离栏两侧道路的行驶方向。
本发明所述的隔离栏中,所述双向引导标志上用于引导一侧方向的表面涂有逆反射材料。
本发明所述的隔离栏中,与涂有逆光材料一侧表面相对的另一侧表面涂有防反光材料。
本发明所述的隔离栏中,所述双向引导标志设置的空间频率为8-16HZ。
本发明所述的隔离栏中,所述防眩杆安装在立柱衔接处的中间部分,高度为70-100cm。
本发明所述的隔离栏中,所述防眩杆为圆柱形,横截面直径为3-6cm。
本发明所述的隔离栏中,所述防眩杆的遮光角度为8-15度。
本发明所述的隔离栏中,隔离栏的高低为120-150cm。
本发明所述的隔离栏中,所述双向引导标志的形状为“<>”,其中“<”形状的标识用于引导道路一侧方向,“>”形状的标识用于引导道路另一侧方向。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隔离栏设有防眩杆,可以在照明不良的道路上遮挡对向车道照射过来的强烈光线,防止光线刺激驾驶员眼睛导致眩目现象的发生,提高行车安全。此外,本发明在隔离栏上设置双向引导标识,可以在白天、夜晚引导驾驶员的视线,显示道路的轮廓,尤其是设置在道路弯道处,可引导或警告驾驶员前方公路平面线形的变化,使其根据线形适当改变行车方向,促使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现有隔离栏的改进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具道路方向引导和防眩功能的隔离栏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双向引导标志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防眩杆设计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防眩杆设置在立柱中间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其中一个防眩杆设置在隔离栏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隔离栏设有防眩杆,可以在照明不良的道路上遮挡对向车道照射过来的强烈光线,防止光线刺激驾驶员眼睛导致眩目现象的发生,提高行车安全。此外,本发明在隔离栏上设置双向引导标识,可以在白天、夜晚引导驾驶员的视线,显示道路的轮廓,尤其是设置在道路弯道处,可引导或警告驾驶员前方公路平面线形的变化,使其根据线形适当改变行车方向,促使安全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78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浇筑式轻质隔墙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房屋的客厅或卧室墙面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