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硫苏糖醇在促进念珠藻降解多氯联苯中的应用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47233.3 | 申请日: | 2013-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5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杭君;肖文丰;鲁莉萍;蒋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D3/02 | 分类号: | A62D3/02;A62D101/2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冷红梅 |
地址: | 31003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硫苏糖醇 促进 念珠 降解 多氯联苯 中的 应用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硫苏糖醇在促进念珠藻降解多氯联苯中的应用,以及一种促进念珠藻降解多氯联苯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多氯联苯(PCBs)是一类非常复杂的人工合成高分子化学品,有多种毒理效应,可危害代谢器官的功能和神经系统,具有化学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以及生态食物链毒理学效应,环境“雌效应”,促发赤潮及藻毒毒效应等,其积聚性将随着含氯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中积累和浓缩。据Cummins会估计世界上有120万吨PCBs,我国从1965年开始生产到20世纪80年代初基本停产,历年累计产量也有近万吨。虽然商业上不被生产并禁用,但世界上许多得电气系统和生态系统中任有PCBs,尤其是沉积物中的PCBs仍是今后若干年内食物链污染的主要来源,对人类和环境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研究PCBs的生物降解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处理PCBs污染的方法很多很多,热处理法需要较高温度下进行,处理费用比较昂贵;物理法如超声波降解法不适合大规模的应用;化学法如零价铁还原法工艺流程较负责,费用较高;微生物法则多是利用细菌如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真菌如曲霉属(Aspergillus fumigates)、还有放线菌如戈登式菌属(Gordonia sp JAAS1)等,因为这些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受到一定限制,对某些如水稻土可能不适用。所以目前土壤由其是水稻土中PCBs的修复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二硫苏糖醇在促进念珠藻降解多氯联苯中的应用,以及一种促进念珠藻降解多氯联苯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二硫苏糖醇在促进念珠藻降解多氯联苯中的应用。优选的,所述念珠藻为念珠藻属CCTCC No:M2013397,分类命名为念珠藻属(Nostoc sp.)PD-2,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邮编430072,保藏日期:2013年9月8日,已作为新菌株提交了专利申请。此藻种属于蓝藻门念珠藻目,念珠藻属(Nostoc sp.),藻体为多细胞丝状体,有藻丝,具胶鞘,能固定无机氮。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促进念珠藻降解多氯联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念珠藻属(Nostoc sp.)CCTCC No:M2013397降解多氯联苯的反应体系中,加入10~2000μg/L的二硫苏糖醇以促进多氯联苯的降解。所述反应体系为适宜念珠藻属生长的溶液体系,例如无氯BG11培养基体系,在多氯联苯含量2mg/L时,念珠藻属(Nostoc sp.)PD-2在温度25℃、光照强度998lux(光暗比为12h:12h)条件下培养7天,与不添加DTT相比,其降解率可提高10%以上。
无氯BG11培养基组成如下:硝酸钠1.5g/L,七水硫酸镁0.075g/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01g/L,三水磷酸氢二钾0.04g/L,碳酸钠0.02g/L,柠檬酸0.006g/L,柠檬酸铁铵0.006g/L,A5溶液1mL/L,溶剂为水;
A5溶液组成为:硼酸2.86g/L,氯化锰1.81g/L,七水硫酸锌0.222g/L,五水硫酸铜0.079g/L,NaMoO4·2H2O0.39g/L,Co(NH3)2·6H2O0.39g/L,溶剂为水。
优选的,所述降解在pH6.9~7.1、20~30℃下于光照条件(800~1500lux,光暗比12h:12h)下进行,降解时间优选为7d以上。
本发明通过向脱氯功能蓝藻Nostoc PD-2降解PCBs的反应体系中添加DTT的方法来促进其对多氯联苯的降解,其中DTT作为常见的小分子电子供体,可在为PCBs还原脱氯的过程提供大量的点子,进而达到促进藻种降解的作用。本发明涉及的Nostoc PD-2藻种取自伴生于受PCBs污染的水稻田,可以很好的适用于PCBs的污染区。该固氮蓝藻可以大量培养,而且价格低廉,效果明显,可将其开发为PCBs修复领域的先锋物种,并为该物种更高效地应用于PCBs原位生物修复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师范大学,未经杭州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72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