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47116.7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75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赖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和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B7/08;H04W6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号 接收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RFID技术是一种识别系统与电子标签之间未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电子标签并读写相关数据的通信技术。由于RFID技术的非接触和非视距等优点,RFID技术已成为优选的室内定位技术。
目前利用RFID技术进行室内定位主要采用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测距,其过程可以是:首先多个RFID接收机接收电子标签发送的RFID信号,其次每个RFID接收机将RFID信号中的RSSI值转化为距离信息,最后利用三点定位原理计算出电子标签的位置。在获取到电子标签的位置信息后,就可以计算出电子标签在某个区域的运动轨迹,从而达到对电子标签的实时定位和跟踪。
从上述处理过程可以得出,测距的精度对整个处理过程精度影响至关重要。目前RFID技术进行定位时主要利用四个频率段:中低频(125KHz(kiloHertz,千赫兹)~225KHz)、高频(13.56MHz(Mega Hertz,兆赫兹))、超高频(433/868/915MHz)和微波(2.4/5.8GHz(GigaHertz,千兆赫兹)),其中超高频和微波主要应用于室内定位中。
当RFID信号在室内传输通过障碍物时,会由于障碍物对RFID信号的散射衰减信号功率,从而导致RFID信号在室内和在空旷室外时RSSI会有较大不同,甚至在复杂室内中,阴影效应能够阻断RFID信号传播。而超高频和微波由于自身频率高和信号波长短的原因,导致RFID信号在传播过程的散射现象严重,从而导致多径路径效应增强,使RFID信号在复杂室内环境传播时衰耗增大,不能再室内环境精确定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超高频和微波的RFID信号在室内环境中不能精确定位的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包括:
生成一个频率为中低频的载波信号,所述中低频的范围是125千赫兹至225千赫兹;
将发送设备内需要发送的数据封装成报文,其中所述发送设备用于发送无线射频识别信号,所述无线射频识别信号用于触发电子标签进入工作状态;
对所述报文中的数据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码流;
将编码后的码流调制到所述频率为中低频的载波信号上,得到至少一个码流信号,其中所述码流信号的频率与所述载波信号的频率相同;
对所述至少一个码流信号进行放大,得到至少一个所述无线射频识别信号;
在发送设备自身的发送时槽内,依据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无线射频识别信号的发送。
优选地,所述载波信号的频率为125千赫兹。
优选地,将编码后的码流调制到所述频率为中低频的载波信号上,得到至少一个码流信号,包括:采用二进制启闭键控的调制方式,将编码后的码流加载到所述载波信号上,得到一个码流信号。
优选地,对所述报文中的数据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码流,包括:对所述报文中的数据进行曼彻斯特编码,得到一码流。
优选地,生成一个频率为中低频的载波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发送时槽,其中所述发送时槽的长度是40毫秒。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包括:
采用三轴天线接收无线射频识别信号;
获取所述无线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
当确定所述无线射频识别信号对应的载波信号与发送设备生成的载波信号的频率相同,且所述无线射频识别信号中的同步字和发送设备的同步字相同时,对所述无线射频识别信号中同步字之后的数据流进行解码,得到解码后的数据;
发送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和所述解码后的数据。
优选地,获取所述无线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包括:
对所述三轴天线的三个通道接收到的无线射频识别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得到三个自动增益控制后的无线射频识别信号;
从三个无线射频识别信号中选取一个信号强度最优的无线射频识别信号进行缓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和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和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71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