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张拉横向预应力的预制箱梁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746822.X | 申请日: | 2013-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8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 发明(设计)人: | 魏建东;王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D2/04 | 分类号: | E01D2/04;E01D22/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朱俊峰;时立新 |
| 地址: | 450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横向 预应力 预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张拉横向预应力的预制箱梁。
背景技术
目前,桥梁的预制拼装箱梁靠铰缝连接,狭小而深的铰缝的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铰缝混凝土与预制梁混凝土之间新旧混凝土的连接是薄弱面。在车辆荷载(特别是超载车辆)作用下,铰缝容易开裂,进而雨水渗入,加速铰缝的破坏。破坏的铰缝易引起“单板受力”,从而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箱梁发生断裂。现有的加固技术是沿箱梁底板下表面张拉横向预应力,保证各箱梁整体受力,这种加固方法使预应力筋外露,影响观瞻,且可能侵入下方道路的净空,也有在维修时凿除桥面板或在桥面板开槽,安装横向预应力筋的,这种方法增加了施工难度,且施工时需中断道路交通。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增加板梁桥的横向整体性,提供一种便于张拉预应力钢筋或绞线的用于张拉横向预应力的预制箱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用于张拉横向预应力的预制箱梁,包括顶板、底板和腹板,腹板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顶板、底板和腹板之间具有空腔,与横向方向垂直的两块腹板的下部对应设有一排均与空腔连通的下通孔,下通孔的断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
所述与横向方向垂直的两块腹板的上部对应设有一排上通孔,上通孔的断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
与横向方向垂直的其中一块腹板的外表面设有位于下通孔外端口周围的下凹槽,下凹槽为外大内小结构。
与横向方向垂直的其中一块腹板的外表面设有位于上通孔外端口周围的上凹槽,上凹槽为外大内小结构。
所述顶板、底板和腹板为由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的一体结构。
所述两块腹板之间的下通孔之间设有下导向管,下导向管在箱梁预制时安装或箱梁预制后粘接安装。
所述两块腹板之间的上通孔之间设有上导向管,上导向管在箱梁预制时安装或箱梁预制后粘接安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对于新设计的桥梁,在拼装预制箱梁时,在各预制箱梁的通孔内穿入高强预应力钢筋或钢绞线。导向管由PVC管材或高强管材制成,由于钢绞线在没张拉时具有柔性,导向管起到便于穿设钢绞线的作用。相邻两个预制箱梁内的导向管采用套管连接。全桥的预制箱梁拼装完成后,通过相邻两个预制箱梁之间的缝隙浇注铰缝混凝土,待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张拉串联的高强预应力钢筋或钢绞线,形成横向预应力。凹槽的设置用于隐蔽安装螺母或锚具,使螺母或锚具不受侵蚀而生锈。螺母用于固定钢筋,锚具用于固定钢绞线。
对既有的拼装板梁桥,为增加结构整体性,可在纵向的一些截面上,沿桥梁的横向在腹板上部和下部打孔,穿入高强预应力钢筋或钢绞线,张拉高强预应力钢筋或钢绞线形成横向预应力。
本发明为提高板梁桥的横向整体性提供便利,延长桥梁使用年限,节约投资。板梁桥在使用过程中若需调整横向预应力的大小或更换高强预应力钢筋或钢绞线,也不必中断交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用于张拉横向预应力的预制箱梁,包括顶板1、底板2和腹板3,腹板3位于顶板1和底板2之间,顶板1、底板2和腹板3之间具有大致为长方体形状的空腔4,与横向方向垂直的两块腹板3的下部对应设有一排均与空腔连通的下通孔5,下通孔5的断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顶板1、底板2和腹板3为由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的一体结构。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与横向方向垂直的两块腹板3的上部对应设有一排上通孔6,上通孔6的断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上通孔6与下通孔5的数目相同且上下一一对应。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与横向方向垂直的其中一块腹板3的外表面设有位于下通孔5外端口周围的下凹槽7,下凹槽7为外大内小结构。
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与横向方向垂直的其中一块腹板3的外表面设有位于下通孔5外端口周围的下凹槽7,与横向方向垂直的其中一块腹板3的外表面设有位于上通孔6外端口周围的上凹槽8,上凹槽8和下凹槽7均为外大内小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68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玉米芯猪粪制成的平菇培养基
- 下一篇:表面覆盖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