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受创后细胞迁移生物学行为的监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43953.2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7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聂富强;吴圆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34;C12Q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微流控 芯片 细胞 受创后 迁移 生物学 行为 监控 方法 | ||
1.一种研究细胞受创后细胞迁移生物学行为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基材以及形成于所述基材内的沟道,所述沟道包括培养主通道,该培养主通道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进样口,另一端连通一出样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细胞受创后细胞迁移生物学行为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主通道于水平面内延伸,所述进样口沿竖直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研究细胞受创后细胞迁移生物学行为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样口沿竖直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研究细胞受创后细胞迁移生物学行为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进样口和培养主通道之间还连通有一缓冲通道,所述缓冲通道与所述培养主通道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研究细胞受创后细胞迁移生物学行为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缓冲通道具有相同的口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研究细胞受创后细胞迁移生物学行为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所述培养主通道和缓冲通道开设于所述第二基材的上表面,所述进样口和出样口贯穿所述第一基材或第二基材的上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细胞受创后细胞迁移生物学行为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主通道的一端设有三个进样口。
8.权利要求7所述的研究细胞受创后细胞迁移生物学行为的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通过微加工技术在第二基材的上表面制作培养主通道和缓冲通道;
S2、在第一基材或第二基材上制作进样口和出样口;
S3、将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上下对齐进行封合,获得研究细胞受创后细胞迁移生物学行为的微流控芯片。
9.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受创后细胞迁移生物学行为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提供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从进样口加入细胞溶液并控制细胞溶液的流速,将细胞缓慢地植入培养主通道中,然后进行细胞培养,在培养主通道的内壁上形成细胞层;
b)在其中一进样口加入胰蛋白酶,同时在其相邻的进样口中加入细胞保护试剂,通过胰蛋白酶对细胞的消化作用,细胞层在胰蛋白酶和细胞保护试剂的接合处形成细胞伤口;
c)细胞伤口形成稳定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迁移的生物学行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受创后细胞迁移生物学行为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主通道于水平面内延伸,所述进样口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出样口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步骤a)中 ,通过控制进样口和出样口细胞溶液的液差高度,进而控制细胞溶液的流速。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受创后细胞迁移生物学行为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主通道于水平面内延伸,所述进样口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出样口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步骤b)中 ,通过控制进样口和出样口的液差高度,进而控制胰蛋白酶和细胞保护试剂的流速。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受创后细胞迁移生物学行为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保护试剂为PBS缓冲液。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受创后细胞迁移生物学行为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主通道的一端设有三个进样口,所述步骤b)中,位于中间的进样口加入细胞保护试剂,位于其两侧的进样口均加入胰蛋白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395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