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环境下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742849.1 | 申请日: | 2013-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5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嘉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嘉晖 |
| 主分类号: | D21J1/00 | 分类号: | D21J1/00;G01N3/00;G01N2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02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环境 新型建筑材料 研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温环境下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低温深冷环境下的土木工程建设正在兴起。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但在低温环境下易受冻融剥蚀,导致其结构损伤;高强度钢材在低温环境下塑性和韧性也显著变差。因此,一种新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低温建筑材料需要被开发和利用。
派克瑞特(Pykrete)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由14%的木屑和86%的水(质量比)构成。有文献报道,低温冷冻处理后的派克瑞特有两大特性:一是有较高的强度,甚至可以防弹;二是因其导热率较低,致融化速度极慢。本课题通过改进材料的配方,使用报纸代替木屑并进行对比实验,成功制成了一种具有强度高、韧性好、养护时间短、成本低廉等特点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可用于低温建筑领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环境下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方法,以便建立数学模型,推导数学公式等方法,深入探究了建筑材料的性质,并得出最佳配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温环境下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方法,具体如下:
(1)试件制作方法:称取计算量的木屑或报纸于容器中,注入蒸馏水,使材料与水充分接触并排出气泡;待其吸水完全后再缓缓转移至模具中;送入低温冷冻室并调节合适的温度;冷冻48小时后即可取出试件。
(2)测定数据:按GB/T 50107-2010、GB/T 50081-2002等规定测定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压折比。
(3)具体过程为:
(3a)进行派克瑞特的力学性能测试;
(3b)进行纤维改良方案:采用纤维改良方案,使用纤维更长的报纸替代木屑,测定其力学性能并分析数据。纤维更长的报纸其结构难以在重压之下遭受破坏,其抗压和抗折强度较派克瑞特而言大幅提高。报纸在低温状态下韧性高而不至于冻裂,是一种更为理想的低温建筑材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然而,纸张中纤维之间的羟基以氢键结合,这种结合不仅键能比较低,而且很容易被水分子破坏。因此,我们向报纸中加入凝胶,增强纸纤维结合力,完善这种复合材料;
(3c)凝胶改良方案:选取以下四种凝胶进行研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在水溶液中主要以阴离子的形式存在,粘度可达2000。聚丙烯酰胺(PAM):在水溶液中主要以阳离子的形式存在,常用作絮凝剂。明胶:能和CMC形成共聚物,易凝冻,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无毒无污染。琼脂:广泛应用的凝固剂,增稠剂,易凝冻。分别使用磁力加热搅拌器在60~80℃下配置四种凝胶,溶解完全后冷却至室温,观察现象。将计算量的凝胶与报纸充分混合,在低温环境下凝结塑形,通过测试其力学强度,选择最合适的材料配比.配置了明胶和CMC的混合凝胶,并引进少量PAM(2%~5%),从而使CMC在水中更好溶解。推导出CMC占凝胶质量比(x∈[0,0.6])对报纸力学性能影响的拟合公式:
fcug=-0.028x2+0.2631x+0.811 R12=0.9491 (1)
ffg=-0.027x2+0.2756x+0.941 R22=0.9829 (2)
σcug/fg=-0.0044x3+0.0445x2-0.1325x+0.99 R32=0.932 (3)
在抗压和抗折强度最优值附近的区间范围之内进行了反复实验,得出凝胶的最佳配比为明胶(50%~60%) : CMC (38%~45%): PAM (2%~5%)。在该配比下的冰冻报纸试样中,抗压强度平均值可达34~36MPa,满足一般的低温建筑的需求;同时,试样的抗折强度约为混凝土试样的1.8倍,韧性较高,可优化特殊环境下的建筑技术。
(3d)循环冻融实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嘉晖,未经李嘉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28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