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挡车辆换挡器防误挂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742234.9 | 申请日: | 2013-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1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 发明(设计)人: | 谢元民;柳见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61/18 | 分类号: | F16H61/18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高锡明 |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挡 车辆 换挡 器防误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防止自动挡车辆换挡器误操作的方法,属于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动挡车辆换挡器一般有五个挡位,分别为驻车挡P、倒车挡R、空挡N、前进挡D和手动模式挡位M,挡位布置方法为P/R/N/D依次串行排列,D挡与M挡并行排列。在自动挡车辆行驶过程中,如果换挡器出现误操作,例如当车速高于5km/h时,挡位从D挡或者R挡挂入P挡,就有可能对变速器造成伤害,因此必须采取防误挂措施。现有的电子换挡器一般只具有P挡或者R挡锁止功能,具有P挡锁止功能的换挡器无法避免R挡直接挂入D挡,同时也无法避免N挡与R挡或者D挡之间的误操作。具有R挡锁止功能的换挡器无法阻止N挡到D挡和D挡到N挡的误操作。因此,现有的电子换挡器均不能有效避免驾驶员无意识的误操作,给自动变速器造成了潜在的安全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自动挡车辆换挡器防误挂方法,彻底消除自动挡车辆换挡器的误挂风险。
本发明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动挡车辆换挡器防误挂方法,所述方法在变速器内设置R挡锁止电磁阀和D挡锁止电磁阀,电磁阀由电磁阀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电磁阀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及与之相连的刹车开关、档位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发动机运行状态传感器、计时器和比较器,其中计时器的启动端和输出端接微处理器的不同I/O端口,复位端接刹车开关,比较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车速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和车速阈值信号,输出端接微处理器的I/O端口,运行过程中微处理器根据各I/O端口的输入信号控制两个电磁阀的通断,达到防误挂目的,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车辆上电后,微处理器首先检测发动机运行状态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判断发动机是否处于运行状态,然后进行如下操作:
a. 发动机处于熄火状态
若发动机处于熄火状态,微处理器检测刹车开关的输出信号,如果驾驶员未踩下刹车踏板,则向R挡锁止电磁阀和D挡锁止电磁阀输出R挡和D挡锁止信号,使换挡杆保持当前挡位;如果驾驶员已经踩下刹车踏板,则输出R挡和D挡解锁信号,使换挡器可以在任意挡位切换;
b. 发动机处于运行状态
若发动机处于运行状态,微处理器首先检测比较器的输出信号,判断车速是否大于设定的阈值,然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如果当前车速小于或等于设定的阈值,则检测档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判断挡位是否在P挡,如果在P挡,微处理器输出R挡和D挡锁止信号,使换挡杆保持当前挡位;如果不在P挡,再判断是否在N挡,如果不在N挡,微处理器输出R挡和D挡解锁信号,使换挡器可以在任意挡位切换;如果在N挡,微处理器在输出R挡和D挡解锁信号的同时启动计时器,并检测计时器的输出信号,若计时结果超过2秒,则输出R挡和D挡锁止信号,使换挡杆保持当前挡位;在R挡和D挡锁止状态下,微处理器实时检测刹车开关的输出信号,如果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则输出R挡和D挡解锁信号,使换挡器可以在任意挡位切换;
②如果当前车速大于设定的阈值,微处理器输出R挡和D挡锁止信号,禁止驾驶员拨动挡杆。
上述自动挡车辆换挡器防误挂方法,所述发动机运行状态传感器为汽车发电机,微处理器根据发电机中性点电位来判断发动机是否处于运行状态,若中性点电位为零,则判断发动机处于熄火状态,否则判断发动机处于运行状态。
上述自动挡车辆换挡器防误挂方法,所述车速阈值设定为5km/h。
本发明在变速器内同时设置R挡和D挡锁止电磁阀,由微处理器根据车辆的运行工况对两个电磁阀进行智能控制,所述方法可以阻止对变速器有害的各种误操作,彻底消除了换挡器误挂给变速器造成的安全威胁,保证了车辆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换挡器控制系统的电原理图;
图2是车辆处于上电状态但发动机未启动时的控制流程图;
图3是发动机启动后的控制流程图。
图中各标号为:CPU、微处理器,G、发电机,TMR、计时器,K、刹车开关, TR、档位传感器,V、车速传感器,C、比较器,SV1、R挡锁止电磁阀,SV2、D挡锁止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22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柴油机多腔式消声器
- 下一篇:电磁阀的安装组件及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