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点滴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39927.2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6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韦学勇;孔祥伟;梁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68;A61B5/0205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无线 传感器 网络 智能 点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液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点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一次性输液器是一种主要用于静脉输液的经过无菌处理的、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的常见的输液器式样一次性的医疗耗材。一般由静脉针、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进气管空气过滤器连接组成。
近几年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一些辅助输液产品问世。
目前现有的产品中:
公告号为97122502.8的专利公开了输液泵,输液泵是一种常见的装置,通过把输液管压在输液泵的传送带上,当传送带蠕动时,轮子的齿就会依次挤压输液管,推动管内的营养液向下流动。
公告号为02122528.1的专利公开了安全输液的自控组合装置,通过使用光电传感器对在吊瓶上增设的连通管内的浮珠的作用,检测吊瓶内液体的容量从而起到报警作用。通过集成电路控制电磁牵引器和锁管器在瓶内药液将要输完时立即阻断输液器上的输液接管自动终止输液。
公告号为01136602.8的专利公开了在输液架上安置液位传感器检测液体高度,或者在瓶外置入光敏滴速传感器,在输液瓶吊架中置入光敏液位传感器,两传感器分别接入微电脑处理器,当液位到达警界位置时报警器能报警;到危险位置时浮子开关或电机能自动关闭输液器,达到安全输液的目的。
公告号为94107784.5的专利公开了利用微机网络技术和红外监测液滴、输液管内气体以及探测输液局部体表的温场变化,来对全科室各病床的输液状况进行全过程的动态观察和实时的在线控制。该系统是由主机、显示屏、键盘、单片机、各病床输液监控装置所组成,它具有自动控制输液、显示、打印各床位的输液速度、总量、体温变化以及输液漏液、停滴、输液反应、输液管内空气、输液终了前的响铃报警和闪烁显示该床位号码的功能。
以上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
1.普通PVC材质的重力输液器在输液泵的蠕动挤压下,容易疲劳破裂和弹性衰减。
2.仅能够通过人工设定滴速控制液体滴速,不能够根据病人生理情况智能化控制输液滴速。
3.自动关闭装置不可逆,一旦错误关闭患者难以自行打开,还增加了设备的成本。
4.仅能对液位到达警戒位置发出报警,不能实时向患者反馈液体滴速和剩余输液时间。
5.在病人出现不良输液反应、药物过敏时不能够及时报警,造成许多医疗事故。
6.不能够根据系统中整体数据,智能控制各个装置滴速以达到避开同一时间多个病人完成输液,造成护士工作紧张。
7.不能够科学智能化管理整个病人群体的输液情况,记录病人输液中生理反应情况以方便医生对病人做出精确诊断。
8.传统有线网络为扩充新模块,必须增设新线路,大量的线路维护极为不便,而且对加床病人并不能有效的管理到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点滴系统,具有自动控制滴速、自动发出警报、远程控制输液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点滴系统,包括两个以上的输液器1,在输液器1安装有无线智能测速终端2,无线手腕式生理特征侦测器3的输出和无线智能测速终端2无线连接,无线智能测速终端2通过无线路由器4和PC电脑5实现无线连接。
所述的无线智能测速终端2外部设有天线8和显示屏9,内部设有温控加热板7、处理模块10、电池12,温控加热板7包裹在输液体外,天线8位于无线智能测速终端2外壳上方,显示屏9位于无线智能测速终端2外壳前部,天线8、显示屏9与处理模块10连接,输液器1设有的伺服马达6控制输液滴速,输液器1设有的光电测速模块11测量液滴速度,伺服马达6、光电测速模块11和处理模块10连接,电池12供给处理模块10、光电测速模块11电力。
所述的无线智能测速终端2还能够识别输液过程中的药物过敏反应以及遇到气泡、阻塞、空瓶、完成自动停止且发出报警。
所述的无线手腕式生理特征侦测器3通过内置传感器能够测量人体血压、体温和心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99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