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高钙型石煤中浮选预富集钒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739856.6 | 申请日: | 2013-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6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一敏;刘翔;包申旭;刘涛;黄晶;陈铁军;赵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3B7/00 | 分类号: | B03B7/00;B03D1/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钙型 石煤 浮选 富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浮选预富集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高钙型石煤中浮选预富集钒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煤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钒矿资源,其中V2O5储量为1.18×108t,是钒钛磁铁矿中V2O5储量的6.7倍,占我国钒资源总量的87%,从石煤中提取钒是我国钒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我国石煤中的钒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取代云母类矿物中铝氧八面体的Al(III)而存在,提钒难度较大,当前石煤提钒的工艺一般包括脱碳预焙烧、焙烧、水浸/酸浸、离子净化、沉钒和煅烧等工序。由于石煤中的V2O5品位低,绝大部分在0.13~1.2%之间,提钒过程中入料品位低、处理量大;另外石煤中方解石等耗酸性物质含量高,导致酸耗成本增加;石煤提钒过程中生产成本高的问题突显。因此,在化学提钒之前进行选矿预富集,以提高石煤中的V2O5品位是十分必要的。
“高碳石煤优选选煤富集钒新工艺研究”(吴惠玲,赵伟,等.中国稀土学报,2008,26:530~533.)的结果表明,由于细粒碳泥的存在,罩盖在其它矿物表面,影响捕收剂在各矿物表面的选择性吸附,导致浮选条件恶化,浮选效果不能得到体现,用常规的浮选工艺很难实现碳、钒以及其它脉石矿物的分离。“一种从高钙型钒矿富集五氧化二钒的选矿方法”(CN102274795A)通过一粗二精一扫的工艺来浮选钙的方法,间接富集钒,该方法仅仅依靠抛掉含钙矿物使得精矿中钒品位增加,而没有直接进行含钒矿物的浮选,浮选精矿钒品位不高。石煤中的含钒矿物一般为云母类矿物,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方解石和长石等。以胺类捕收剂进行云母和石英、长石浮选分离需在pH值为2~3的酸性条件下进行(魏云峰.山西省五台绢云母选矿胺研究[J].华北国土资源,2007,(2):37-38.),该条件下pH调整剂会与石煤中的含钙矿物方解石反应,导致消耗大量的pH调整剂。另外,在向含钙高的石煤矿浆中,加入大量的酸性介质,会产生大量气泡,易造成“跑槽”现象,操作控制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结构合理、分选效果好、捕收剂用量少、精矿品位高、酸性pH调整剂用量小和能显著降低后续化学提钒成本的从高钙型石煤中浮选预富集钒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具体步骤是:
1)破碎:将高钙型石煤原矿破碎至粒径小于25mm。
2)脱碳焙烧:将破碎后的高钙型石煤置于焙烧炉中,在600~750℃条件下脱碳焙烧1~2h。
3)磨矿:将脱碳焙烧后的高钙型石煤磨至粒径小于0.074mm的占60~80wt%。
4)分级:用水力旋流器对磨矿后的高钙型石煤进行分级,获得粒径大于0.020mm的粗粒级产品和粒径小于0.020mm的细粒级产品,粒径小于0.020mm的细粒级产品为最终精矿。
5)钙粗选和钙扫选:将粒径大于0.020mm的粗粒级产品采用浮选槽进行钙粗选,钙粗选后的尾矿再采用浮选糟进行钙扫选;钙粗选中采用的脂肪酸类捕收剂用量为500~1000g/t,钙扫选中采用的脂肪酸类捕收剂用量为200~500g/t;钙粗选中加入水玻璃作为抑制剂,水玻璃用量为100~200g/t。
6)钒粗选和钒扫选:将钙扫选后的尾矿采用浮选槽进行钒粗选,钒粗选后的尾矿再采用浮选槽进行钒扫选;钒粗选中采用的胺类捕收剂用量为50~200g/t,钒扫选中采用的胺类捕收剂用量为30~100g/t;钒粗选和钒扫选中矿浆的pH值均控制为2~3;钒粗选中加入氟硅酸钠作为抑制剂,氟硅酸钠用量为50~150g/t。
钙粗选的精矿、钙扫选的精矿和钒扫选的尾矿合并一起作为最终尾矿;钒粗选的精矿和钒扫选的精矿合并一起作为最终精矿;钒粗选和钒扫选过程中均采用胺类捕收剂。
所述的高钙型石煤中V2O5品位为0.5~1.0%,CaO含量为4~15wt%。
所述的脱碳焙烧的脱碳率为75~95%。
所述的脂肪酸类捕收剂为油酸、油酸钠、塔尔油、氧化石蜡皂中的一种。
所述的胺类捕收剂为十二胺、十二胺醋酸盐、十二胺盐酸盐、醚胺中的一种。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1)通过脱碳焙烧能显著减小碳质对浮选捕收剂的优先吸附,减少捕收剂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98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获取临时Root权限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丝棉交织服装面料半料染色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