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含硅负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39041.8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9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岑;徐子福;韩松;潘丽群;汪芳;刘祖琴;周萨;赵阳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安普瑞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4 | 分类号: | H01M4/134;H01M4/1395;H01M4/36;H01M4/62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含硅负极,包含:(1)活性材料;(2)增稠剂;(3)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材料是由碳基粉末和含硅粉末组成的混合物,所述碳基粉末占含硅负极总量的93wt%~98wt%,所述含硅粉末占含硅负极总量的0wt%~5wt%,但不包括0%;所述碳基粉末与含硅粉末的平均粒径D50之比在3.0~96.9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含硅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基粉末选自天然石墨、人造石墨、表面改性的天然石墨、硬碳、软碳或者中间相炭微球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任意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含硅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基粉末的平均粒径D50为8.9~25.2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含硅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硅粉末选自多晶硅粉、非晶硅粉、氧化亚硅(SiOx)粉末、硅基合金粉末或硅碳复合结构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含硅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硅粉末的平均粒径D50为0.26~8.4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含硅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晶硅粉为微米/纳米级颗粒状或者线状;所述非晶硅粉为微米级棒状;所述氧化亚硅为微米级颗粒状;所述硅基合金粉末为微米级硅镍合金;所述硅碳复合结构粉末为石墨烯包裹非晶硅颗粒结构粉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含硅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稠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CMC)或者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中的一种,占含硅负极总量的0.6wt%~3wt%。
8.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含硅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结剂为丁苯橡胶、聚丙烯酸(PAA)、聚丙烯酸钠(PAANa)、海藻酸、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成,占含硅负极总量的0.6wt%~3wt%。
9.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含硅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1)将碳基粉末与含硅粉末混合;
(2)加入增稠剂和粘结剂水分散体,经过高速机械搅拌制备出均匀的流体浆料;
(3)将得到的流体浆料经过涂布、烘干、碾压步骤之后,即为可直接应用的锂离子电池含硅负极极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含硅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基粉末选自天然石墨、人造石墨、表面改性的天然石墨、硬碳、软碳或者中间相炭微球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任意组合,所述碳基粉末占含硅负极总量的93wt%~98wt%;所述含硅粉末选自多晶硅粉、非晶硅粉、氧化亚硅(SiOx)粉末、硅基合金粉末或硅碳复合结构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组合,所述含硅粉末占含硅负极总量的0wt%~5wt%,但不包括0%;所述的增稠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CMC)或者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中的一种,占含硅负极总量的0.6wt%~3wt%;所述的粘结剂为丁苯橡胶、聚丙烯酸(PAA)、聚丙烯酸钠(PAANa)、海藻酸和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成,占含硅负极总量的0.6wt%~3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安普瑞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安普瑞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904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涡扇流量传感器
- 下一篇:用于电主轴的角接触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