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根管-根尖周复合体体外模型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737665.6 申请日: 2013-12-27
公开(公告)号: CN103710256A 公开(公告)日: 2014-04-09
发明(设计)人: 钟晓波;何斌;王容;骆书美;赵洁;曹祥莉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主分类号: C12M1/00 分类号: C12M1/00;C12Q1/02
代理公司: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代理人: 刘小红
地址: 401147 ***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根尖 复合体 体外 模型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根管和根尖周模型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根管-根尖周复合体体外模型。

背景技术

细菌是根尖周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有学者认为根管内的细菌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在未接受治疗时,细菌不易穿出根尖孔,而是其毒力因子穿出根尖孔导致的根尖周炎。也有学者提出在环境因素的诱导下,根管生物膜中部分浮游菌可穿过根尖孔和牙本质小管侵入根尖周组织形成根尖生物膜。除了细菌对根尖周组织的直接入侵外,根管内细菌的毒力因子如内毒素等也可进入根尖周组织引起根尖周组织的破坏。综合目前的研究,感染根管内的微生物可以进入根尖周形成根尖生物膜。但形成根尖生物膜的微生物是随机的自主的进入,还是受到诸如根管治疗等的刺激后才进入根尖周尚无定论。换言之,在未治疗的情况下,感染根管生物膜导致根尖周病变是细菌进入根尖周组织分泌毒力因子导致的为主,还是根管内细菌的毒力因子进入根尖周引起的为主,抑或二者共同作用还不明了,亦无相关文献报道。

从病理学的角度可以把根管与根尖周看作一个整体,即:在牙周健康的情况下,根尖周病原刺激物主要来源于根管,而根管一旦受到感染,几乎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根尖周的炎症。

许多研究涉及到根尖周炎模型的建立。Perters利用牛牙建立了感染根管模型[1]。杨卫东[2]则用Beagle犬前牙建立感染根管模型,观察了超声治疗与常规治疗对根管内细菌的影响。郭慧杰、孙拓祺等[3,4]分别用离体双尖牙建立了体外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用于观察感染根管粪肠球菌定植情况,以及评价激光对生物膜的作用情况。庄沛林等[5]则将离体牙制成牙本质片,在其上建立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用以研究无机纳米抗菌剂对生物膜的作用。刘桂香[6]等用离体上颌前磨牙检测了超声冲洗对根管内毒素的灭活和清除效果。以上研究成果表明人工建立感染根管模型是成立的。

目前对感染根管及根尖周的感染(病变)只能分开研究。对感染根管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经典方法是根管内插入纸尖取材,对细菌及其毒素进行研究;(2)在离体牙根管内接种细菌进行研究;(3)将牙本质制作成磨片,接种细菌进行研究;(4)动物实验:利用狗等动物制作感染根管。对根尖周感染(病变)的研究为拔除患牙对根尖周取材后进行研究或者通过根尖外科手术取材进行研究。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根管-根尖周复合体概念,并建立了根管-根尖周复合体体外模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管-根尖周复合体体外模型。该复合体体外模型可以用于研究感染根管形成根尖周炎的途径和影响因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措施:

本发明所述根管-根尖周复合体体外模型,由如下步骤建立而成:

(1)取因正畸被拔除掉的单根前磨牙,用刮匙和超声洁治器去除牙根表面的软组织和牙石,置于2.5~3.0mol/L的甲醛溶液中,20~30℃保存备用,得离体牙(1);

(2)取玻璃瓶,玻璃瓶由瓶身(2)和橡皮塞(3)组成,根据离体牙颈部的直径在橡皮塞(3)中心挖孔,将离体牙(1)经孔套入橡皮塞(3)中,离体牙(1)和橡皮塞(3)的接口处采用光固化的流动树脂封闭,将瓶身(2)和固定有离体牙(1)的橡皮塞(3)在温度110~125℃、压力10~20MPa下进行灭菌处理,直至灭菌合格;

(3)在超净工作台中,向经灭菌处理合格的瓶身(2)中注入无菌LB固体培养基(4);然后将固定有离体牙(1)的橡皮塞(3)用无菌封口胶与瓶身(2)紧密相连,所述LB固体培养基(4)刚好到达离体牙(1)牙根的三分之一处;在离体牙(1)和橡皮塞(3)的接口处涂布两层指甲油,即得根管-根尖周复合体体外模型。

在上述根管-根尖周复合体体外模型的建立中,所述步骤(3)中还包括待LB固体培养基(4)凝固后,将与离体牙(1)牙根接触的一个面的培养基(4)挖除部分,将带软管(5)的针头(6)穿过固定有离体牙(1)的橡皮塞(3),使针头(6)到达到培养基(4)被挖除的部分,采用橡皮塞(7)封闭软管(5)的开口,其中所述带软管(5)的针头(6)和橡皮塞(7)使用之前在温度110~125℃、压力10~20MPa下进行灭菌处理,直至灭菌合格;在针头(6)和橡皮塞(3)的接口处涂布两层指甲油。所述带软管(5)的针头(6)可以在复合体体外模型建立后,方便外界向LB固体培养基(4)中添加药物,观察根尖周抗菌物质(免疫物质)对感染根管向根尖周入侵的影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76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