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炭化室中心线位移测量工具及测定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737482.4 | 申请日: | 2013-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3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 发明(设计)人: | 刘爽;王建明;刘学志;孙雄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G01B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6 | 代理人: | 谭昌驰,鲁恭诚 |
| 地址: | 615032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炭化 中心线 位移 测量 工具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工具和位移测定方法,特别地,涉及一种焦炉炭化室中心线位移测量工具及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炼焦炉由炭化室、燃烧室、蓄热室、斜道区、炉顶、基础、烟道等组成。炭化室中煤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受热变成焦炭。一座焦炉有几十个炭化室和燃烧室相间配置,用耐火材料(硅砖)隔开。每个燃烧室有20~30个立火道。来自蓄热室的经过预热的煤气(高热值煤气不预热)和空气在立火道底部相遇燃烧,从侧面向炭化室提供热量。蓄热室位于焦炉的下部,利用高温废气来预热加热用的煤气和空气。斜道区是连接蓄热室和燃烧室的斜通道。炭化室、燃烧室以上的炉体称炉顶,其厚度按炉体强度和降低炉顶表面温度的需要确定。炉顶区有装煤孔和上升管孔通向炭化室,用以装入煤料和导出煤料干馏时产生的荒煤气。还设有看火孔通向每个火道,供测温、检查火焰之用,根据检测结果,调节温度和压力。整座焦炉砌筑在坚固平整的混凝土基础上,每个蓄热室通过废气盘与烟道连接,烟道设在基础内或基础两侧,一端与烟囱连接。
为了提高对天装载炼焦炉炭化室的煤炭的传热效率,炭化室一般是一个狭窄细长的空间,其宽度大约为400-500mm,长度大约为15000-20000mm,高度大约为4000-7000mm。炭化室的炉壁在严酷的工作条件下会出现缺损、产生碳的粘附等,尤其在填入原料煤、或生成焦炭出炉时,由较大的压力施加在炉壁方向上,因而导致炭化室的炉壁发生缺损、变型、移动。
焦炉车辆是焦炭生产工艺中的核心设备,主要由推焦机、装煤车、拦焦车、熄焦车,地面协调系统组成。装煤车主要功能是走行至煤塔,将经过配煤系统配好的混合成分的焦煤接收到本车的煤斗中,然后走行至目标炉号停车定位,打开炉孔将煤斗中的煤按照工艺装煤量的要求装入对应炉孔;推焦车主要功能是打开炭化室炉体侧面的炉门,将结焦好的焦炭从炭化室的一侧用推焦杆推出炉膛,并负责在装煤车装煤结束前进行平煤操作,以便在炉体内形成良好的煤分布形态。拦焦车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将推焦车推出的焦炭经过导焦装置引导进熄焦车。
由于推焦车位于机侧,拦焦车位于焦侧,焦炉炭化室中心线是焦炉车辆四车联锁定位的主要参考依据,焦炉投产后,当炭化室中心线因硅砖残余膨胀发生位移后,若不及时调整四车定位位置,易造成焦炉推焦、装煤困难,甚至造成炉墙窜漏。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在测量通道的宽度中心时,测算定位很麻烦,无法快速进行测定。
发明内容
为了方便快速地测量通道的宽度中心,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测量工具。
为了确保焦炉生产安全顺行,通过测定炭化室中心线偏移的距离,及时调整焦炉车辆定位位置,通过分析研究、实践并不断改进,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炭化室宽度测量工具和炭化室位移测定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测量通道中心位置的测量工具,包括:中央部,具有第一中央部分、第二中央部分和固定支架,其中,第一中央部分、第二中央部分和固定支架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分立组件,或者是一体形成的部件;第一伸缩部,具有第一可动部分、第三可动部分、第二边和第一辅助定位杆,其中,第一可动部分、第三可动部分、第二边和第一辅助定位杆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分立组件或者是一体形成的部件,第一可动部分和第三可动部分分别套设在第一中央部分和第二中央部分外、或者分别插入在第一中央部分和第二中央部分内,从而第一可动部分和第三可动部分能够相对于第一中央部分和第二中央部分运动;第二伸缩部,具有第二可动部分、第四可动部分、第四边和第二辅助定位杆,第二可动部分、第四可动部分、第四边和第二辅助定位杆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分立组件或者是一体形成的部件,第二可动部分和第四可动部分分别套设在第一中央部分和第二中央部分外、或者分别插入在第一中央部分和第二中央部分内,从而第二可动部分和第四可动部分能够相对于第一中央部分和第二中央部分运动。
第一辅助定位杆和第二辅助定位杆在第三可动部分和第四可动部分上的设置位置需要满足:当第一辅助定位杆到固定支架的距离等于第二辅助定位杆到固定支架的距离时,第二边到固定支架的距离也等于第四边到固定支架的距离。
第一辅助定位杆和第二辅助定位杆在第三可动部分和第四可动部分上的设置位置需要满足:在第三边的长度收缩到最短时,第一辅助定位杆到固定支架的距离等于第二辅助定位杆到固定支架的距离且第二边到固定支架的距离等于第四边到固定支架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74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螺母收口槽深尺寸检测装置
- 下一篇:待估节点的数据填补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