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益肝补肾健胃茶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37313.0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4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朝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兴义市东泰天然果蔬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2400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补肾 健胃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益肝补肾健胃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肝主疏泄,藏血主筋,开窍于目;肾藏精,主生殖,开窍于前后二阴;二者血能生精,精能化血,与大脑、双目、关节和神经都有关联。肝肾功能不足,主要指肝肾阴虚,即精血虚少,易出现头晕、目干涩、双后振颤现象以及中风等情况。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这是由于脑藏髓,为肾精所化,而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故肝肾虚会大脑失养而头晕;又因肝血和肾精有养眼功能,故肝肾不佳则目视不清;因肝血和肾精对关节有营养和濡润作用,故肝肾功能不足易导致关节病变;因肝肾阴虚,则无力制阳,阳盛则易出现中风等症。因此,保养好肝肾对于人体健康而言是极为重要的。现有技术中具有益肝补肾作用的茶饮原料选择和制法有失偏颇,形式单一,多不适于肝肾功能较差和三高人士服用。
如CN1709110A公开的一种补肝肾保健茶,主要由枸杞子1-12份、菟丝子1-12份、牛膝1-6份制成。其不足在于,牛膝为活血祛瘀药,对于脾虚者不宜,而肝肾功能不佳者常伴有脾虚,故牛膝益肝补肾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菟丝子对于阳虚火旺及大便燥结者禁服,因此对于肾阳虚者也不适用,无法发挥好补肝肾的作用。
又如CN1931243A公开的一种益肝肾保健茶,由女贞子1-12份、香木菌桂1-5份、列当1-11份制成。其不足在于,女贞子对于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服,不适于部分肝肾不佳的人群饮用。
再如CN10038725C公开的一种养肝保肾降脂茶,是由何首乌、醪糟酒、黑豆按1:2.5:0.5的比例炮制,经切片、烘干制成,可用开水浸泡饮用;可按1:1的比例加入茶叶。其不足在于,制法单一,且醪糟酒对于肝功能较差、不宜摄入酒精的人群不适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益肝补肾健胃茶及其制作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刺梨茶维生素损失较大、产品口感酸涩、工艺参数不理想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益肝补肾健胃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石斛15~25份,石竹25~35份,黑苦荞20~30份,野生刺梨20~30份。
进一步的,所述原料的重量份数为:
石斛20份,石竹30份,黑苦荞25份,野生刺梨25份。
本发明所述益肝补肾健胃茶为茶含片,是将各原料用10~20倍的水提取两次,在70~80℃下加热,合并提取液,蒸发浓缩至浸膏,然后在真空带式干燥器中干燥成干浸膏,然后制粒、压片得到素片,最后对素片进行包薄膜衣,即得茶含片。
本发明所述益肝补肾健胃茶为茶冲剂,是将各原料用水浸泡1~2h,加6~8倍量的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30~60min,第二次煎煮30min,合并两次滤液,将滤液浓缩,减压干燥,得到干膏,制粒,干燥,整粒,分装、灭菌,即得茶冲剂。
本发明所述益肝补肾健胃茶为凉茶,是将各原料用水浸泡1~2h后,加6~8倍量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30~60min,第二次煎煮30min,合并两次滤液,将滤液浓缩,在4~10℃的温度下冷藏6~24h,取上清液,加入上清液体积30~100倍的纯净水稀释,过滤,再煮沸灭菌,灌装,即得凉茶。
本发明所述益肝补肾健胃茶为袋泡茶,是将各原料分别烘干后按重量份比例混合,粉碎至粒度为5~50mm,再进行粉碎至0.1~5mm,接着进行细度粉碎,最终粒度为0.1mm,经红外线干燥、灭菌后,称量、分装、封闭即得袋泡茶。
一种益肝补肾健胃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石斛的干燥和粉碎:
将石斛洗净后,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60~70℃,时间16~18h,然后粉碎至20~40目,得到石斛颗粒备用;
(2)石竹的干燥和粉碎:
将石竹洗净后,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50~55℃,时间6~8h,然后粉碎至20~40目,得到石竹颗粒,备用;
(3)黑苦荞的翻炒和粉碎:
将黑苦荞在炒制机中翻炒,翻炒温度为85~95℃,时间为1.5~2h,然后粉碎至20~40目,得到黑苦荞颗粒,备用;
(4)野生刺梨的干燥和粉碎:
将野生刺梨鲜果洗净去籽去刺后,进行恒温烘房烘干,温度60~70℃,时间18~21h,烘干后得到野生刺梨干,然后粉碎至20~40目,得到野生刺梨颗粒,备用;
(5)按配比混合均匀得到干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兴义市东泰天然果蔬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兴义市东泰天然果蔬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73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